6月10日,“多家龙头药企疯狂囤猴”的话题登上热搜排行榜。
早在4月29日,国内最大的药物安全性评价龙头企业昭衍新药(06127.HK;603127.SH)连发两条公告,分别拟以8.3亿元和9.7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和广西玮美生物全部股权。6月6日,云南英茂生物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
上述两家标的公司均有16年以上的发展史,但留下可供查询的资料并不多。其中,广西玮美生物除在部分实验猴模型的论文中偶有出现外,其他相关资料稀少。云南英茂生物前身是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主营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繁育饲养。
“两家标的公司合计拥有的实验猴数量大约2万只左右,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业务使用。”6月10日下午,昭衍新药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收购均已谈成,6月6日发布的公告只是关于英茂生物工商变更手续的进展。”
近年,实验猴价格持续上涨。上述负责人回忆,实验猴价格暴涨大约始于2019年下半年。从那时起,国内CRO(医药研发外包)龙头企业纷纷出手收购或自建猴场。
实验猴价格暴涨
2014年,昭衍新药的食蟹猴平均采购价格为6567元/只,此后价格持续上涨。2019年下半年,食蟹猴的价格在1.5万元/只-2万元/只。采购网相关数据披露,截至2022年4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40只食蟹猴预算530万元,平均一只13.25万元。
2021年底,部分食蟹猴单价已超15万元。据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官网12月公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中,10只食蟹猴成交金额149.8万元,平均一只高达15万元。
“目前市场上的实验猴价格不一,基本是在14万/只-15万/只左右。”昭衍新药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验猴)市场价格上升主要是需求端导致的,定价权还是在大的(实验猴)供应商手中。”
国内新药研发热情持续升温,新型疗法开发方兴未艾,加大了对实验用猴需求。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2017年以前,国内每年的实验用猴使用量增幅较为稳定,2013年约7000至8000只,2017年增至2万只左右。
实验猴的供给远跟不上快速扩大的需求。据悉,雌性食蟹猴6岁左右开始进入最佳生育年龄,因此食蟹猴的种群扩张周期在6年以上,饲养周期较长。监管机构对临床前开发实验用猴的猴龄要求是3岁以上,商品猴的出栏周期在3-4年。
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实验用食蟹猴存栏量21.12万只。国金证券预测,随着种猴种群的退化和数量下降,食蟹猴的年出栏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年出栏量在3万-3.5万只(3岁以上出栏)。
囤猴也疯狂
(资料图)
实验动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涵盖了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阶段,尤其在临床前研究使用更多,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评价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观察其毒性作用,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实验动物是CRO企业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的主要载体。目前,实验用猴已成CRO企业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稀缺资源,影响着CRO企业业绩释放和盈利能力。据悉,为保障实验用猴的数量,部分CRO企业几年前已买断国内几大猴场的猴源,通过协议长期包销猴场的大量存栏猴,控制猴场的对外供应。
2019年11月,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收购广东春盛猴场。据了解,广东春盛占地约1300亩,有完善的动物饲养区、实验区、检疫区等相关配套设施,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只。药明康德由此成为国内食蟹猴饲养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021年6月,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以1.1亿元的价格,获得新日本科学旗下肇庆创药50.01%控股权。同年10月,康龙化成再次以2.06亿元收购康瑞泰(湛江)生物全部股权。截至2021年底,康龙化成NHP(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栏数近1万只。
昭衍新药在广西南宁拥有自己的猴场,2021年开始,昭衍新药还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猴舍54栋等基础工程。2021年底,用于超过1.5万只大动物饲养能力的模型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
在我国,有资质的猴场数量并不多。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显示,目前全国具备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在营猴场有57家。其中,有44家在营猴场的许可证均在2019年后才生效。
对于没抢到猴场的CRO企业只能以现金应对暴涨的猴价。据美迪西(688202.SH)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临床前CRO业务直接成本1.29亿元,同比上涨32.8%,主要为实验用猴的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