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下午,一场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高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樱桃汇获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阿里巴巴集团承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IBM和SAP协办。会议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与创新。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科研工作的面貌。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主持会议,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的300余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共同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展开深入讨论。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等专委会成员,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案例和前沿进展。他们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通过数据驱动和模型优化,大幅提升科研效率,拓展知识探索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同时,与会专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数字鸿沟制约普惠发展、学科融合深度不足以及潜在的安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会议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实现包容普惠的发展,优化全球科研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二是实现融合创新的发展,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共建等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符合科技伦理、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赋能科学研究。

樱桃汇认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台,也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加速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践行会议成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