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腿弓、后腿绷,身体自然往前倾,项文宇右手大拇指在上握住锉刀,左手大拇指辅助前推,对准钢条表面“高点”一点点锉削;每锉一两下便停住,在老师要求下观察零件表面锉痕——前后深浅一致,说明锉刀拿得又平又稳、“高点”都被均匀锉到了。


【资料图】

虽然专业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但项文宇额外学习了钳工技术。对于无人机等新兴产业而言,机器制造的零件表面有时不合规,不平整处靠肉眼难以分辨,在组装时才会发现差那么“一点儿”,这时就需要钳工上场,手工对零件进行二次打磨。

项文宇今年17岁,这是他进入淮海技师学院学习的第二年。去年5月,《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实施,促进我省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发展通道更加畅通。“听老师说,法条规定,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在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入伍等招录时能按照大专学历享受相应待遇。有了职业保障,同学们觉得学门技术挺好。”项文宇介绍,他所在专业学制5年,毕业时除了毕业证,还将拥有一张高级技工认定证书。

依托于学院与多家公司共同成立的无人机校企工作站,项文宇的学长学姐们毕业后不仅就业不愁,工资也令人满意。虽然现在练习辛苦,项文宇想到以后不禁充满期待:“听说厉害的钳工手工锉削零件平面,精度可控制在毫米以内,希望未来我也能有这样的手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1月,《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成为当届人大首次在省人代会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各项政策聚力支持就业问题提供了法治“工具箱”。8月以来,记者跟随省人大常委会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先后到苏州、南京、宿迁,实地查看关于就业促进各条款落实情况。

各市因地制宜促就业,越来越多劳动者在江苏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检查组的直观感受。南京将大学生创业园建在高校,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获认定的高校大创园已达19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大创园、留创园等各类创业载体145个。牢牢把握“产城人”融合发展,苏州实施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专业(工种)237个,去年末苏州技能人才总量达239万人,高技能人才万人,居全省第一。以项目招引、企业梯次发展等方式扩大用工需求,仅今年上半年,宿迁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0个,带动超1万人就业……

一些难题痛点令人难以忽视,如何让更多劳动者端稳端牢“饭碗”?每到一地,执法检查组都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政府部门人员、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座谈,群策群力为江苏就业促进“开良方”。

“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并存。”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莅分析,一方面,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大;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求职难度进一步加大。刘莅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大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力度,并关注日益蓬勃兴起的新就业群体,不断完善相应管理服务政策措施。

在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俊看来,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呈现零星化、碎片化,未能形成完备体系,不利于退役军人及时知晓、享受帮扶政策。“我们将建强平台载体,指导各地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退役军人提供场地物业、人力资源、宣传推广、投融资等帮扶措施。”

省人大代表、泗阳县宿有千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晓红关注到,与杭州等地相比,宿迁的“新农人”在新媒体运用上还有待加强。“我建议,加大对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型岗位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更多人才逐梦农业蓝海。”

法治是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表示,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得好不好,既取决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法定职责的落实情况,也取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要着力做好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法律的刚性约束效应真正得以彰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陈珺璐 陆静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