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暑假期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组建16个联合工作组,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确保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维护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

调研发现,各地按照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部署,围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培训机构收费不规范、群众“退费难”、安全生产风险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全面排查整治。总体上,“双减”前“培训火热”问题在今年暑假前半段没有发生,隐形变异培训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培训机构收费进一步规范,培训退费纠纷得到有力化解,安全生产责任得以落实,前期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态势平稳。

但同时也发现,一些违法违规培训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以及夏令营、研学旅行、托管班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转入“地下”,使发现和查处难度增大;一些机构存在超时段超限额收费、不使用合同示范文本、预收费资金没有全额监管等问题;一些地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和对标整改工作进度缓慢,一些机构尚未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统一监管。

深化专项整治

维护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

此外,教育部会同多个单位组建的联合工作组要求各地深化专项整治,维护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不断健全隐形变异培训的长效治理机制,特别是完善违规培训纳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强化非学科类培训日常监管,加强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并确保参加培训学生安全;严格落实预收费监管要求,加快实现全流程监管,防范“卷钱跑路”“退费难”问题发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