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资料图片)
《小记者周刊》
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2023 | 前言
昨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桂林日报社联合发起的2023年《小记者周刊》宣传工作会议,在桂林日报社17楼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提出,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学校要结合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用好用活《小记者周刊》平台,使其成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开眼界,长见识的“良师益友”,并以“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姿态,全力开展新学年的小记者工作,进一步发挥《小记者周刊》校园专刊的“立德树人”示范带动作用。
☆☆☆☆☆
01
逆势而上 小记者工作亮点突出
会议指出,桂林日报社主办的《小记者周刊》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各部门要把《小记者周刊》当成宣传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学校在发动青少年读书看报时,要将其作为优秀刊物积极推荐给学生及家长阅读。
2009年,第一期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小记者周刊》与读者见面了。从最初的每周刊发4个版到如今的16个版,14年来,它陪伴了无数学子走过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光;14年来,它第一时间为学生们带去正确的价值观信息,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14年来,它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及各城区(县)委宣传部、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和众多学校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目前在册小记者已突破5万人,遍布全市400多所中小学,是桂林乃至广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课外教育品牌。”桂林日报社负责人自豪地说。
一组组数字,彰显着桂林日报社2022年小记者工作的亮眼成绩。临桂区、永福县、平乐县分别新发展小记者1000人、1500人和583人。蓝田学校、二塘中心校各有400名小记者,灵川城关三小的1300多名小记者在每周班会课上,会跟着老师共读周刊,欣赏学习本校及其他学校学生的见报习作,形成了师生共同阅读周刊、共同比赛投稿的良好氛围。2022年全年,《小记者周刊》收到学生来稿11000多篇;2023年1—5月,收到各类来稿6000多篇,同比增加了20%。
成绩的背后,是2022年小记者工作的深耕与创新。2022年,桂林日报社围绕宣传和活动两个方面做“服务”,让影响更广,让受益人更多。在宣传方面,把报纸版面做得更活、让报纸内容离师生更近,并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模式,让教育声音传得更远;在活动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小记者健康成长助力。近年来还策划、组织了大量的小记者研学活动,大记者带着小记者们走进军营、走进警营、走进消防队、走进水厂、走进图书馆、走进医院……研学的足迹从桂林市区、周边县城辐射至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外省城市。实地研学+习作刊登的模式让小记者们获益匪浅,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良好的平台,丰富的活动,极大地激励着小记者的成长。
02
各方助力 “小记者”成就大作为
14年间,“小记者”从一株幼苗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
会议还对2022—2023学年在《小记者周刊》宣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83个先进集体和186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一直以来,桂林日报社抽调精兵强将做好小记者的组织发展工作,在德育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水平,积极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宣传战线在少年儿童中的一面旗帜。”桂林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希望《小记者周刊》坚守意识形态红线,坚守办刊宗旨,提高《小记者周刊》的办刊水平,继续借助党报的资源优势联动各行各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同时,把市委、市政府推进的工作、活动也结合到小记者的采访和文章中去,成为市委、市政府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宣传助手。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小记者周刊》在语文教育及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凸显,成为中小学生阅读写作最好的展示平台,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目前,我市有很多学校每周五都有一个属于《小记者周刊》的“读报时间”,师生共赏见报好文,这是非常有益的教学模式之一,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阅读采写的兴趣。
“如今,经过多年培育,《小记者周刊》已经成为我市宣传文化领域引导新人的重要阵地、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它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可读性强,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不仅是阅读者,也是写作者,他们‘以童眼观世界,以童真写春秋’,发表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让小记者们用孩子的视角展现桂林的成就和桂林的美好,能使他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成为美丽桂林的“守护者”。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坦言,借助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周刊》,市妇联找到了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工作新的切入点。“通过周刊,孩子们能看到整个大桂林发生的新鲜事,学习到同龄人的优秀文章,接触到小记者丰富多彩的采访研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开阔眼界。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小记者的行列,发现优秀的自己;更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老师看到《小记者周刊》的小刊物大作用,支持鼓励孩子们加入小记者阵营。”
桂林日报社负责人表示,随着《小记者周刊》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2023至2024学年的小记者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新的一年,工作蓝图已绘就,更美的画卷在徐徐展开,《小记者周刊》将积极探索发挥党媒优势、创新德育平台的新模式,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注入新动能。
03
专访
黄红云(市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周刊》不仅是桂林日报社的一个品牌,对于全市教育系统、学校来说,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要借助小记者这个平台,合理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我市落地生根,推动素质教育在我市蔚然成风。
希望学校的老师们要用好这份刊物,充分发挥它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让孩子们从周刊中感受到阅读写作的快乐,吸取正能量,成长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
骆秀生(临桂区教育局督学中心副主任)
临桂区中小学从2017年开始阅读学习《小记者周刊》,它提高了临桂区的办学水平,很多学校把读报列入阅读学习活动中。
临桂区不少学校成立了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工作站,招募和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他们每天对学校的活动和临桂区、桂林市乃至广西发生的大事或者举办的活动进行观察,进行思考,及时写作新闻报道。小记者工作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
周莉华(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校长)
自桂林日报小记者工作站在我校成立,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了以教务处、办公室、图书管理员、班主任协调开展小记者活动的工作组织机构,依据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完整的阅读、写作活动体系,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小记者周刊》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动力之源。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小记者到如今发展成“生生为记者 师师可辅导”的积极写作局面。一路走来,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小记者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综合素质,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林丽娟(平乐县第一小学副校长)
《小记者周刊》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在题材上没有限制,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尽情地进行创作发挥。如今,小记者工作已经深入我校的常态管理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各个学校,形成了由校长牵头、分管副校长主抓、辅导员老师通力协作、专门负责人及时与报社沟通对接的工作机制,小记者工作有声有色,孩子从原来不留心身边及周围发生的事变成了小观察家,从原来不善言谈变成了小小新闻员,从原来不爱写作变成了写作小达人,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刘明翠(复兴小学172班余沐妍家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学习能“写”很重要,因此我很注重孩子的写作锻炼。沐妍上小学后,我鼓励她写好每一篇作文,并鼓励她的每一次发现。自从结识了《小记者周刊》,孩子树立了写作自信更坚定了学习自信。她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大队干部、语文大王等各类学科奖励、并连续六年获得复兴少年奖章,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9月份她也将升级为一名初中生。
罗莉群(长海实验学校小学部三(1)班
小记者刘昱茹的妈妈)
昱茹在一年级就成为了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到现在已三年,每次参加活动后,孩子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说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印象深刻的是,一年级刚开始她总是写流水账,通过报社记者、编辑老师在每次活动现场指导写作技巧,孩子的文章精彩起来了,还懂得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具体描述,常常积累《小记者周刊》上优美的词句,形成自己的“文学采蜜园”。现在她每次拿起笔都文思泉涌,刊登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我的心里充满感激,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孩子通过小记者这个平台更加快乐地成长。
原标题:《想当小记者的请查看!用新闻“书写”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