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

近日,东莞市印发《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坚持对标广深和问题导向两个维度,围绕六大方面提出25条具体政策,向外界彰显东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强烈信号。接下来将怎么发力?有哪些预期目标?南方+近日走访有关部门,带你一览相关改革举措,敬请关注。

东莞首部营商环境法规即将出台、年内先行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管部门,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今年以来动作频频。

围绕《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深度参与起草的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此前赴广深实地调研、收集企业群众意见,“《行动方案》重点聚焦、举措有力,将有利于区域一体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接下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还将深化与广深佛联系沟通机制,就营商环境进行动态学习交流,并组织开展营商环境比学赶帮超活动,在市直部门、镇街部门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复制推广。

东莞首部营商环境法规即将出台

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是一大抓手。

如果说《行动方案》是东莞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书”,《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则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施工路径”。

据介绍,《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现已通过市政府审议,正在市人大一审阶段,预计12月底出台实施,将成为东莞市首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这意味着东莞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有利于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也有利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获得感。

“《条例》把东莞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固化总结,并借鉴吸纳了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围绕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使之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作为文件起草部门,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介绍,《条例》参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整体框架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设置。

除了将本地改革实践经验“政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完工即投产”“工程项目‘帮办代办’服务”等写进《条例》,东莞还参考广州深圳等城市经验,将“建立产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设立企业家日”等做法纳入《条例》。

同时,《条例》在全国首创提出建设“创新环境”,围绕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对构建“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和创新生态进行规定,支撑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完成年度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启动建设任务

“产业”,成为此次东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前不久,东实集团竞得东莞市塘厦镇龙背岭社区地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东莞首宗挂牌出让的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用地,该地块位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8.44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化高层研发制造厂房及配套宿舍等。

塘厦镇龙背岭社区地块概念方案图

“我们将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重点引入5G/6G、智能传感器、电子信息设备、汽车电子等政策鼓励发展环节,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湾区核心智能制造产业融合标杆。”东实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在政府统筹下,将以“总成本+微利”、最高限价管控、优质企业奖补等多种方式,确保优质产业空间使用实现“低成本”,精准支持和匹配优质成长型企业发展需求。

项目地块现状。

高品质产业空间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行动方案》指出,将强化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供给保障。参照深圳“打造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做法,年内先行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为优质成长性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空间支撑。

“针对今年先行启动的1000万平方米,我们将优选市场动力强、企业需求大的区域率先落地,重点在市四大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政府主导的连片‘工改工’区域先行启动。”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1000万平方任务现已被分解到四个平台、七大基地和南部九镇等重点区域,并落实到28个具体地块上,涉及面积约4500亩。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2个,涉及面积超1200亩。

优质产业空间如何推进建设?根据《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东莞结合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现状,按照“新地新建一批、连片‘工改’一批、品质提升一批”的路径一体推进,2023年后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每年的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净空、高承载、高利用率、优配套的空间需求,东莞还参照深圳、珠海优质产业空间的建设标准,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出台了《东莞市优质产业空间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指引》,明确层高、柱距、承重等核心参数、功能配套的标准化指标体系。比如,首层层高不应低于6米,鼓励按6-8米层高标准建设;首层地面承重不低于1.2吨/平方米,鼓励按2吨/平方米以上标准设计;产业厂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总计容建筑面积占比上限提高至30%,将“美好蓝图”进一步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

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公布了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名单,东莞位列其中。这是东莞在社会信用领域入选的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因信用评价结果良好,松山湖某实验室等33家科研单位拥有了更多项目管理自主权;被评为信用A级后,东莞市某园林绿化公司将在多个方面享有优先扶持……近年来,东莞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及社会治理方面先行先试,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行动方案》指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综合评价,推动各相关部门制定行业信用监管措施,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据了解信用监管的“触角”现已延伸至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40多个领域。

当前,东莞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国家、省下发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并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指导推动各相关部门制定实施行业及领域信用监管措施,信用监管的“触角”现已延伸至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40多个行业及领域。

另一方面,东莞正在开发建设东莞市信用分级分类评价系统,建立东莞市经营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对全市超过160万家市场主体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并推送评价结果至各相关部门,作为其开展监管的参考依据。

在信用奖惩方面,东莞开发全市信用依法奖惩信息管理系统,在行政审批、招投标等管理事项中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可实现自动核查信用信息、自动匹配奖惩名单、自动嵌入奖惩措施等“一网通查、应查尽查、奖惩到位”便捷功能。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信用依法奖惩信息管理系统累计归集奖惩措施1350条、“红黑名单”数据1195.3万条,累计查询奖惩对象764.92万次。

接下来,东莞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力度,借鉴广深“建立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个人信用体系”做法,在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行业建立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依法实行行业禁入,让信用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撰文】龚菊 郭文君

【作者】 龚菊;郭文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