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宁冠宇)

如果说,生死之间,隔着一个ICU,那谢伟峰希望将更多人推向生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医院比作战场的话,ICU就是一支“特种部队”,而谢伟峰则是这支队伍的小队长,与死神展开24小时无休的战斗。

见过悲欢离合,看惯生老病死,在ICU工作十多年的他从死亡边缘拉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也会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所学,牢牢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可以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我愿意成为那束光。”

站在生死之间,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ICU的那扇门,就像生与死的隔离门,有的人在这里重获新生,有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此。

22年前,谢伟峰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在部队工作了几年后,怀着满腔救死扶伤的热情,又继续攻读了急诊医学专业,成为重症医学储备人才。2009毕业后,谢伟峰直接被分配到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在别人眼里又苦又累的ICU,谢伟峰却干得成就感十足。高难度的救治,高强度的班次丝毫没有让他不适应,直到面对危重症病人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能为力。谢伟峰还记得那是新年的第一天,ICU收治了一位产后盆腔感染大出血的产妇。这位刚生下双胞胎的患者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已经停止了心跳和呼吸。为了救回这位产妇,谢伟峰所在的ICU团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案,光是当日输血量都超过了10000毫升,可惜最后也只能落得一个植物人的结果。

没过多久,病房里又紧急收治了一名食物中毒的患者,一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因为吃了隔夜西瓜食物中毒,进而引发肝脏衰竭,ICU团队竭尽所能也没能留住她的生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在最美的年纪离开这个世界。

也许在很多病患和家属的眼里,ICU的医护人员就是能起死回生的圣者,但一次次看到生命在眼前消逝,谢伟峰才明白,身穿白大褂的他们,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们是踏踏实实运用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医学知识,与死亡竞逐的普通人。

“正是因为有遗憾,才要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谢伟峰说,医生的成长从来没有捷径,都是一点一滴在临床中“熬”出来的。看惯生死,但绝不看淡生死。

再试一次,也许生命就会有“奇迹”

“尽管会有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抵达的地方,但我们能做的依然还有很多。”谢伟峰常说,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再试一次,也许就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8月22日,一面锦旗送到了谢伟峰手中。“感谢谢主任,感谢整个ICU医护团队,是你们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送锦旗的是谢伟峰的一位患者家属,专程从济南赶来表达谢意。

原来,患者是一名有20年脑血栓病史的80岁大爷,2个月前因感染新冠陷入昏迷,患者原本就因肺功能受损常年呛咳,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是雪上加霜,病情一度十分危急。“我们都怕这次挺不过来了,家里都在为父亲准备后事了,直到谢主任跟我说‘这才哪到哪,还有希望’,我们才定下了心神。”患者的女儿陈女士含着泪一遍又一遍地道谢。

由于ICU不允许探视,心里再着急,也只能在门外眼巴巴地望着,为了缓解家属们紧张的情绪,谢伟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每天都会逐一打电话给家属汇报病情。

“我特别能体会家属的心情,ICU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一个多月后,在谢伟峰和团队的悉心治疗下,陈女士的父亲康复出院,一家人再次迎来团聚。

没有百分百的承诺 但有百分百的努力

区别于其他科室,ICU似乎汇聚了人类对疾病、生命乃至死亡最深刻的思考,承载了更多最极致的情感表达。在这里,能够见到在生死关口上各种情感的崩溃,也能见到人类情感最真挚的流露。作为ICU里的一名医生,谢伟峰也在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力求将工作做到最好。

8点的交接班,他总会提早半个多小时,到病区熟悉情况。不论是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呼吸机参数设置、调节,安排医嘱等等,他都会一一经手确认,并告诉团队内的各级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指标有哪些。经常为了密切关注患者动态,一熬一整夜都是常有的事情。

也许不能作出“百分百治愈”的承诺,但一定会做出百分百的努力。在这个日夜无眠、分秒必争的生死战场,谢伟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并肩同行的医护团队,还有在门外苦苦等待并给予他无限信任的患者家属。站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他始终捍卫着生命的最后防线,为更多患者推开生命之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