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垃圾分类后,在垃圾袋上贴上专属的二维码,投入楼下对应的垃圾箱内,我就能得到文明积分,积分在我交物业费时能抵一部分费用。这垃圾分类不仅让我自己得了实惠,小区的环境也改善了,受益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居住在西青区精武镇付村的赵大娘对记者说。
“村民们开始对垃圾分类都觉得‘不习惯’,但是通过我们不断地向居民宣传引导,小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文明积分的鼓励,居民们逐步实践垃圾分类,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的‘好习惯’了。”付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伟表示,“同时我们还建了一个厨余垃圾回收站,经过处理的垃圾变成肥料可以满足小区绿化使用,也让村民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本市从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利用、居民自治和市民素质提升等角度入手,按照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积极推动《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落实落地,分类成效明显。2021年,本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2个百分点,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本市积极强化宣传引导工作,打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平台。目前,全市3931所大中小幼学校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同时,本市还制定了《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章程》,志愿天津平台已有2918支垃圾分类志愿队伍,以“津彩分呈”为主题的大型志愿活动吸引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35.8万户家庭签署了生活垃圾自宣书,受众达510万人,社会氛围愈加浓郁。
此外,本市还建成市级垃圾分类处理培训展示中心、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宝坻区垃圾分类规划展览中心等宣教场所,建设9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形成市、区、街(社区)多级宣传阵地。
坐落在和平区营口道与贵阳路交口的天津市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让居民在休憩时也能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园内由回收材料所制作的小动物惟妙惟肖,引得大家驻足观看。
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同时,本市还在垃圾分类全链条上下功夫。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全力推动垃圾投放站点提升改造,截至目前,本市已对生活垃圾投放点位改造提升11610处,其中建设分类箱房4100余处。在垃圾处理环节,本市现有14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能力每日可达17450吨,厨余垃圾处理总能力每日为1800吨。现在已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100%无害化焚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