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6日讯 (见习记者 王昊 通讯员 王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远古洪荒到现代大观,黄河在我国民族发展史上都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皆得益于“母亲河”的水源灌溉,这不仅是一种资源依赖和感情认同,更是千年传承不泯的“文化图腾”。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九曲黄河在菏泽境内蜿蜒185公里,不仅成就沃野千里,更是缔造了无数画廊美景。1855年,黄河改道北上入渤海,“引黄灌溉”成就了黄河下游的农业“蝶变”,也赋予山东农业发展更好的动能。黄河,对菏泽的“眷顾”还远远不止于此,得益于独特的资源禀赋,黄河及故道沿线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宜商宜业,特色传统非遗灿若星辰,祖源文化、牡丹文化、黄河文化交相辉映,“231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活力日盛,途径菏泽曹县、单县的黄河故道以及沿线县区如今已成为一条生态绿色长廊,不仅有着“高颜值”的景点,还有着“高产值”的产业,更是泼墨而成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相关资料图)
大河壮丽缔造“花样菏泽”乡村振兴新样板
大河壮丽,孕育沿线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近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邀请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共话乡村之变,共献振兴之策,畅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菏泽市委书记张伦、成武县委书记黄福常、曹县大集镇党委书记李涛等多位“书记”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在现场参加了节目录制。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的催花牡丹走进了全国的千家万户,芍药鲜切花也是一花难求,今年销售数量超过了1亿枝,“美丽产业”擦亮了菏泽“中国牡丹之都”的品牌。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表示,菏泽巨野县已成立49个农民画院,画工笔牡丹画的农民画师有1.1万人,他们的一幅作品从上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目前,菏泽的牡丹深加工产品有260种,还有牡丹的文创艺术品。菏泽市近年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电商带动全市57万群众增收致富。菏泽市通过发展牡丹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融合,蹚出了一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路径。
近年来,国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尤其注重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倡导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发展。
今年5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全省休闲农业典型案例名单,菏泽市4处入选,其中成武县九女生态农业科技家庭农场被推介为“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典型案例”。
成武县九女集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推动“农业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武县九女生态农业科技家庭农场,种植了300多亩的牡丹和芍药。这些鲜花除了供游客赏花游玩,还有一部分经由修枝、分拣、包装做成鲜切花,销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日销约10万余枝。目前,成武县九女集镇已形成以九女生态农业科技家庭农场为引领的鲜花生产、观光旅游、科普研学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美丽产业”,牡丹和芍药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成武县积极引导各镇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带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武模式。目前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5个,形成了南鲁集镇前李楼村樱桃采摘园、苟村集镇天一农场金蝉养殖基地等一批休闲旅游农业,涌现出多点联动、串珠成链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宜居宜游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主题多样、文化多元的农事体验园和主题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农文旅融合创新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成武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大河壮丽释放“花样菏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河壮丽释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花样菏泽”绽放“花样经济”,除了牡丹、芍药、玫瑰、非洲菊等特色“美丽产业”近年来在菏泽遍地开花以外,电商、汉服产业短时间内“异军突起”,从最初不起眼的“庭院经济”“作坊产业”发展到今天“千家公司、万家店铺”,季度产值突破10亿元的“风口”产业,在传统“231产业体系”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擦亮了菏泽绿色低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底色”。
2010年前后,在“故道”曹县,部分外出务工返乡的人尝试通过淘宝网开设网店形式销售影楼布景、摄影服饰,十年磨一剑,曹县电商产业、汉服产业迅速崛起,仅是汉服产业一项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近40亿元。触“电”而“振”,因“商”而“兴”,近年来,菏泽市“淘宝镇”“淘宝村”数量连年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在网络效应的影响带动下,曹县汉服产业越做越大,2023年形成了“井喷式”的发展,目前,全县注册表演服饰有限公司3576家,网店20000余家,天猫店3000余家,可以生产各种表演服、民族服、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服装、摄影道具、舞蹈鞋,专业CAD、电脑绣花、布匹、辅料等,申通、圆通、顺丰、韵达等27家物流公司在曹县“安营扎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曹县汉服产业完成了从最初的“低端走量”到现在的“靠完善产业链压缩成本、逐渐走俏高端”的华丽转身,依靠产业集聚优势、产能优势和物流优势迅速占据广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汉服市场,占到全国汉服市场份额的40%,曹县也逐渐成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基地”。
今年2月15日,曹县商都投资有限公司、曹县汉服协会与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曹县汉服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曹县汉服产业原创设计、人才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解决服饰产业设计资源不足难题,曹县主动对接山东省工艺美院、浙江理工大学、中软创客公司等,目前已经和省工艺美院达成了初步合作,成立服装设计研发推广中心,主要负责服装、服饰产品品牌打造、设计研发、营销运营、展演展示,打造协同育人基地,推动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与现代生态有机结合,梳理汉服品牌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曹县汉服产业实现新的突破。曹县汉服产业发展站在新的“风口”,“故道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河壮丽澎湃“花样菏泽”文旅产业新活力
大河壮丽扮靓“故道文旅”新业态。作为中国牡丹之都,牡丹一直以来都是菏泽最靓丽的名片。近年来,菏泽以牡丹资源为依托,在传统“赏花”文旅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以单县、曹县黄河故道为纽带,逐渐串联起周边县区形成黄河故道绿色长廊。
单县浮龙湖被誉为黄河故道明珠,近年来单县在这颗明珠周畔做足文旅产业文章。在浮龙湖畔高速连接线处可以看到,一排排新栽种的雪松、紫薇花苗在春风里舒展挺拔,不远处的芝樱花海与之相映成趣,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姹紫嫣红、碧绿相映的绿美之地。近年来,单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多方发力,打造以紫薇花产业为核心、以旅游文化为特色、以美丽乡村为亮点,集休闲观光、产业融合、文化展示、特色餐饮、主题民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文旅工程提升了周边村庄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旅产业也让一方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古镇花海”是单县围绕浮龙湖文旅资源开发打造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550余亩。建设有河岸花海、紫薇种质资源圃、亲子乐园、田园采摘区、农耕拓展服务区,与林台古镇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共同打造“看、玩、吃、住、购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同时,该项目也对曹庄乡李庄、浮岗小王庄等周边一批村庄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如今已变成市民群众竞相打卡‘网红’旅游胜地。林台古镇就建在曹庄乡李庄行政村郭院自然村,该村与古镇花海相距不到一公里。作为文旅项目配套工程之一,该村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村干道扩宽到5米,家门前还修起了停车场。该村流转土地建设古镇花海后,不少村民在家门口转化为文旅产业从业人员,他们或从事花木种植、维护、管理工作,或在景区周边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旅游纪念品,收入较往年着实增加了不少。
单县坚持高标准规划,依托黄河故道农文旅资源,聘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团队,先后科学规划曹庄乡、浮岗镇等乡镇8个村(社区),投入资金3千多万元,实施了43个像“古镇花海”这样的特色文旅项目。
曹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策划、举办融合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的活动,努力实现非遗产品进景区的突破。芦荻飞雪、桃李春风、荷塘月色、荷博园、花田吾舍、水岸沙滩、露营营地等景点的基础设施也趋于完善。并在景区内引进了越野车、水上自行车、大风车脚踏船、电动碰碰船、帐篷烧烤营地、 婚纱摄影基地、汉服换装旅拍馆、金沙滩乐园、亲子无动力乐园、喊泉等网红项目,极大丰富了景区的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景区融合节气、春节、端午等传统元素组织开展“春节灯会”“油菜花节”“荷花节”等主题活动,期间开展汉服设计大赛、诗词故事歌赋大赛、儿童才艺大赛、绘画大赛、摄影大赛、电商直播大赛、朗诵大赛、才艺展示、汉服展演、戏曲展演、书画展览、农产品展销、美食节、灯光秀等特色展示,使得昔日的黄河故道逐渐成为连缀周边县区甚至辐射邻省各市的“旅游高地”。
从靠“颜值”“吸睛”到靠“产值”“吸金”,在发展故道文旅产业上,菏泽下足了“绣花”功夫,不负资源禀赋,必有热烈回响,我们期待黄河故道文旅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