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候鸟秋季迁徙拉开了帷幕,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盐城黄海湿地。群鸟翩飞,蔚为壮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绘了一幅生态画卷。

盐城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数百万候鸟的停歇地,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和规模最大的辐射沙脊群。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黑嘴鸥、卷羽鹈鹕等珍稀濒危鸟类成了滩涂湿地常客。这背后折射的,正是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实践。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尤其是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盐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落脚,麋鹿种群、扩散区域发展迅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


(相关资料图)

“吉祥三宝”偏爱黄海湿地

丹顶鹤翩翩起舞、麋鹿呦呦鸣叫、勺嘴鹬悠然信步,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吉祥三宝”,它们用行动选择了这片生态优良的地方,演绎着地球生灵的繁衍生息、勃勃生机。

近日,东台条子泥湿地,各类鸻鹬在滩涂觅食嬉戏。透过单筒望远镜,鸟类调查员李东明在鸟群中仔细寻觅,终于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只勺嘴鹬正悠闲踱步,呆萌可爱。“你们终于回来了!”自7月底,李东明就每天在滩涂边蹲守,等待秋迁勺嘴鹬的到来。

勺嘴鹬是极度濒危物种,因嘴巴形似汤勺而得名,全球记录仅有600多只。作为长距离迁徙型候鸟,每年春天,越冬结束的勺嘴鹬会在北迁途中匆匆经过盐城黄海湿地,短暂停留即离开。7月起,不同批次的勺嘴鹬又相继回到盐城,为飞往南方做准备。“它们会在这里待两三个月,持续觅食增肥,确保有充足的能量飞到越冬地。”李东明说。

盐城黄海湿地不仅是勺嘴鹬的“大食堂”,也是它们的“更衣室”,每年秋天,它们都在这里完成换羽。“经过之前的飞行,它们的飞羽磨损得非常严重。”在盐城的这段时间,勺嘴鹬的红棕色羽毛将被更适合越冬的冬羽代替,以便更好迁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广阔滩涂,麋鹿成群。夏日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意盎然,一群群麋鹿或奔跑嬉戏,或悠闲觅食,或水中纳凉,一派和谐大美生态图景。

1986年,39头麋鹿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黄海之滨,经过30多年的科学保护,截至今年5月底,麋鹿数量已增至7840头,占世界总数的70%,活动范围最远已扩散至上海崇明东滩,南通如东县小洋口滨海湿地已形成繁殖种群。

今年7月10日,盐城珍禽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研究中心,又一只丹顶鹤幼鸟顺利破壳。这是鸟类研究中心今年孵出的第55只小鹤,再创人工繁育丹顶鹤数量新高。

“每年有约600只丹顶鹤在这里越冬,有2000多万只候鸟迁徙途经这里。”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卫华介绍,近年来,保护区一直有效开展丹顶鹤人工繁育、野化训练等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丹顶鹤人工饲养繁殖技术体系,保护区内人工繁育的丹顶鹤数量已达247只,逐步扩大丹顶鹤人工种群,为进一步开展丹顶鹤野化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珍稀鸟类来盐逐年增多

8月15日,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来自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研究繁育基地的第二批10只朱鹮,历经6小时车程,顺利运抵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至此,用于建立朱鹮盐城野外迁徙种群的20只朱鹮全部聚齐,它们将于下月被野化放归,对重现盐城朱鹮历史分布区、提高盐城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有着重要意义。

盐城黄海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除了勺嘴鹬、丹顶鹤,还有黑脸琵鹭、黑嘴鸥、卷羽鹈鹕、震旦鸦雀、小青脚鹬等“稀客”光临。

小青脚鹬,是IUCN认定的全球濒危物种。 在条子泥湿地观测到的濒危物种小青脚鹬数量从1150只增至1221只,连续三年突破全球预估不足1000只的数量。

震旦鸦雀,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是鸟类中的活化石,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近危鸟类。不仅在盐城沿海湿地时常发现震旦鸦雀的身影,大纵湖、九龙口、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地也先后记录到震旦鸦雀结群出现。

彩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2020年5月,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出现了彩鹮的身影,这是保护区建区30多年来首次记录到这一珍稀物种。

2022年3月,盐城沿海首次观测记录到蓑羽鹤。截至目前,全球15种鹤类中,在盐城记录到的鹤类有7种,分别为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枕鹤、灰鹤、沙丘鹤和蓑羽鹤。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盐城栖息、落脚,展现出对这片土地的情有独钟。《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度鸟类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盐城已记录鸟类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已记录的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共计37种,其中极危4种、濒危9种、易危2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

人鸟和谐共处成为常态

鸟类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

生态好,人友善,越来越多的鸟儿爱上沿海绿城。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机制;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支持,计划2023年底完成。

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改善,激发出湿地的更强活力,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目前,盐城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地级市,建有九龙口、大纵湖2处国家湿地公园,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62%。

人鸟和谐共处成为常态。国网建湖县供电公司护线爱鸟志愿者小队连续8年爱心接力,在建湖成功建立了一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热心群众、政府部门携手,猫头鹰、虎斑地鸫、池鹭、东方白鹳等获救助的暖心故事不断涌现……

在盐洛高速公路九龙口出口枢纽处,离匝道仅数米距离的树林里,树梢上栖息的各种鹭鸟密密麻麻,鸟鸣声此起彼伏。车辆驶过,久栖的鹭群腾空齐飞,“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跃然眼前,场面蔚为壮观。据统计,林中繁殖鹭科鸟类的数量大约为8000只。

据了解,盐洛高速九龙口出口2006年启用,17年来,白鹭等鸟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了让鸟儿们安心嬉戏、安全繁殖,建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鸟类生活家园,把“候鸟”变成“留鸟”,以实际行动倡导爱鸟护林,保护美好生态。

436种鸟儿在盐驻足、安家,成为盐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盐城市将统筹推进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切实做大绿色家底、厚植绿色底蕴、擦亮绿色名片,努力绘就人海和谐、蓝绿交融的生态新画卷,让更多“飞羽精灵”翱翔在盐城天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