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对张芃和洪晶夫妻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当天一早,他们照例先把女儿送到洪晶父母家,然后一起上班。

张芃和洪晶,都是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是一对“一生也听不到对方说一句我爱你”的聋人夫妻。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刻瓷工作坊,只见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一群聋人学生右手持小锤,左手拿尖形刀具,在瓷盘上精心雕刻图案。而张芃和洪晶,则在一旁悉心指导。

在手语老师的翻译下,记者了解到夫妻俩从相识、相爱到相守的过程。

40岁的洪晶是安阳本地人,从小学到中职,都在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度过,并从这里考进大学。大四那年,她偶然认识了同为聋人的张芃。张芃是山东淄博人,比她低两届。

张芃高大帅气,沉稳踏实;洪晶娇小文静,善良细心。同在无声世界,性格互补的二人彼此都被对方吸引,很快,他们相恋了。洪晶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两年后,张芃追随洪晶来到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美术专业教师。2007年,他们走入婚姻殿堂。

2014年,小两口带女儿回淄博探亲,在参观当地非遗项目刻瓷时,洪晶觉得它特别适合聋人,就决定马上学习这个项目。他们把女儿送到父母家照顾,趁着假期自费在山东学习刻瓷。

刻瓷是细致活,先要按照盘子的大小设计画面,然后要刻出大概的轮廓,接着要按照图画的明暗色彩,用不同的力度一点一点雕刻,最后还要上色……在此期间,稍有不慎,要么力度太大把盘子刻碎,要么刻错一点,整幅画前功尽弃。

“刻瓷以国画和工笔画为主,与我学的专业不对口。”洪晶是“零基础”入门,学起来更难。最开始的时候,锤子砸到手、施力不当砸碎盘子都是常事。白天练、晚上练,仅练习刻废的瓷盘就足足有一板车。

夫妻俩昼夜切磋,把寒暑假、节假日时间都花费在了刻瓷上。经过两年努力,他们终于完全掌握这一技艺,并培养出一批批学会刻瓷技艺的学生。

“明天是‘七夕’,你们有没有关于这个节日的浪漫经历?”记者把问题写在纸上递给了他们。

洪晶笑着写,张芃是个典型的“直男”,不懂浪漫,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意。“可他是家里独子,结婚后愿意来我的城市生活,十多年来一直陪伴、支持我,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浪漫’。”她用手语说。

告别时,两人接力在手机上打出一行字:“我们相信爱情,也相信自己!我们愿用无声的爱陪伴彼此,在新时代活出残疾人的精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