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科技十点见

2023年8月22日,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18.354亿元,同比微降3.7%,净亏损为人民币4.983亿元,而上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6.088亿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8.105亿元,同比均大幅收窄。整体调整后毛利率达11.3%,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财报中,还表示,季度内公共云服务收入下降10.1%至11.595亿元人民币,公共云服务毛利率为5.2%,较去年同期的负2.4%有明显改善。

在号称高科技的云计算行业,的整体毛利率在改善之后也才攀升至两位数(11.3%),而公有云毛利率只有可怜的5%。这样的运营指标,很难让人觉得,在做“高科技”生意。

翻阅多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之后,我对的整体判断是:未来2-3年内,仍需要为持续提升毛利率而努力奋斗,否则很难靠现有的主营业务实现正的运营利润率。

毛利率持续改善,但仍然很低

作为一家中小云厂商,起步时确实是以公有云为核心业务。当时为了追求营收的快速增长,快速做大规模,确实是以“赔钱”的方式开展业务的。

随着公司在2020年5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为了改善业绩,开始慢慢想办法改善公司的毛利率,最重要的经营策略就是开始做大行业云服务业务。

但是由于公有云业务的规模在2021年Q3之前仍然在扩大,并且毛利率很低,导致在上市后的3年里,毛利率都在10%以下,最近两个季度才算真正站稳两位数。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的整体毛利率确实是在改善,但是想要实现经营利润,还需要毛利率不断提升,并且进一步压缩经营费用,提升运营效率。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高管表示,公司还在处理公有云的CDN业务,抛去这部分业务,其计算、存储等业务的表现已经大幅改善。同时未来,随着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可能会加速改善公有云的毛利率。

不过,由于高端GPU的短缺,并且以现有的业务规模,未必能够优先获得GPU供应,所以能否真正吃到AI红利可能还需要继续观望。

公有云业务可能不再是最优先业务

今年7月20日,2023年年中员工大会上,副董事长兼CEO邹涛定的调子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提高盈利能力。

而在具体的业务策略上就是提升公有云业务的质量,不做CDN等亏钱的业务;持续在少数行业云服务市场上发力。

从上图也可以看到,的营收中,公有云占比已经最高的90%下降至现在的60%左右。相信随着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策略之下,的公有云的营收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至50%以下,成为一家行业云服务营收占大头的公司。

其实这样的调整,对于作为上市公司的而言是非常务实的。

从公有云的行业竞争形势来看,做公有云其实技术优势有限,也没有规模优势(大概1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而随着阿里云等更大规模的云厂商重新聚焦公有云市场,并且降价争夺客户,的公有云业务其实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虽然还不太可能退出公有云市场,但是其公服务的核心客户群估计会以小米、金山集团及相关生态公司为主,独立拓展其他公有云客户胜出的概率并不高。

根据2022年年报,小米为贡献的营收为8.79亿元,金山软件集团的贡献为1.98亿元,在公有云营收中的占比大概为20%左右。

实际上,在行业云市场上,也相对收敛。从年中员工大会的相关表述来看,政企、医疗、金融可能是最为聚焦的行业。

邹涛在回答分析师对行业云发展战略的提问时说,的行业云业务发展思路最核心的是聚焦,项目上选择质量更高,更可持续的项目,并围绕项目的品质,客户的口碑,在交付上下很多功夫。

他表示,的行业云整体发展向好,业务发展也很良性,营收的波动主要受交付节奏影响。今年第四季度,行业云营收可能会有一个爆发。

盈利会在什么时候?

随着聚焦优质行业,并且挑选高质量的项目,未来的毛利率肯定会进一步改善,但是要想实现主营业务的运营利润持续稳定转正,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是1-2年内可能都不要想这个事情。

实现盈利,其实需要做好多方面的事情,比如低毛利业务的关停并转,高毛利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运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等。目前来看,确实也在多方发力,比如把研发重心从北京往成本相对低的武汉转移。

但总体而言,云计算仍然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业务,需要云厂商招揽优秀人才,并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核心技术。如果只是做初级的CPU或者GPU服务器切分转售,其实意思不大,毕竟高毛利的产品是芯片、数据库、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产品或技术。

金山云今天的局面,其他中小云厂商也在经历。好消息是,今天,中国IT市场的规模足够大,完全能够让中小云厂商有机会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一些领域,小而美并且能够赚钱的科技型服务厂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