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正式向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颁发了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车内“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场景照向现实,这意味着自动驾驶向真正的无人化又迈进一步。
去年10月,北京开放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同时发布全国首个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将测试阶段划分为“副驾有人”、“前排无人,后排有人”、“车外远程”三个阶段,最终实现整车无人化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开放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城市包括北京、重庆、武汉、长沙、合肥、阳泉等。尽管无人驾驶已成为未来出行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要真正大规模落地仍需面临多方挑战。
(资料图)
无人化测试进入第二阶段,百度、小马智行各投10辆车“尝鲜”
11月21日,获得许可后,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分别投入10辆无人测试车辆,在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测试,覆盖亦庄复杂的城区道路场景。
百度方面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根据政策要求,前排无人测试阶段,车内后排需要配备安全员。这个测试形式有助于我们将接管中人为因素降到最低,从而可对极端场景应对、冗余安全系统、5g云代驾、全自动驾驶服务系统以及运营体验等给出更为客观的评判,为安全有序的推进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从2022年7月,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并允许安全员从主驾移到副驾,到2022年11月允许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期间经历了仅5个多月的时间。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咨询顾问江山美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人类监督的弱化,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迈向“车外远程”的关键因素是安全,通过数据证明无人驾驶的安全可靠性后才有机会进入第三阶段。
7月份,北京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商业试点时,据北京日报报道,相关部门针对主驾位无人的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表示,截至目前无人化道路测试累积里程超3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积订单量超43万人次,持续获用户体验好评;4月开启主驾无安全员示范运营试点以来,测试运营情况也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此外,修订版实施细则对申请主体里程、接单次数、车辆、接管数量、新增车辆测试里程等做出明确数量要求。例如,针对申请主体接单量,在实施范围内要求主驾有人商业化试点阶段接单量不少于2万次,副驾有人而方向盘后无人的示范应用阶段接单量不少于1000次。
据百度Q3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百度萝卜快跑共提供47.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65%。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萝卜快跑向公众提供的乘车服务次数累计达到140万。
小马智行方面则向蓝鲸财经记者透露,目前,小马智行在各地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已超过1700万公里,许多北京市民都在亦庄经开区体验过主驾无人的Robotaxi车辆。
尽管百度和小马智行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尝鲜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无人化依旧处于测试阶段,若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不仅需要更多出行场景的配合,也需要提升用户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度。
“无人化”箭在弦上,共享出行为重要切入点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北京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落地迫切需要数据的积累。开展相关运营试点工作,无疑会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技术的迭代和推动行业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出行来说,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可以“看到”人眼分辨不清的障碍物,提前规划车辆行为决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此外,实现纯无人驾驶后,可节省司机的成本。小马智行方面表示,其购置的车辆95%的时间处于闲置,自动驾驶的出现可以有效优化这一现状,大大提升车辆使用效率。
自动驾驶无人化已成为待发之箭,为了积累更多数据和加快商业化落地进程,共享出行成为向民众普及的关键且必要场景之一,Robotaxi正试图成为传统交通方式的有效替代。
据易观分析,Robotaxi在中国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69万亿元,是目前自动驾驶场景复杂度最高的落地场景。
正因为如此,共享出行也成为自动驾驶企业更快提升技术,以实现与安全性之间达到平衡的炼金场。今年下半年以来,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与出行服务运营商间的合作再加速。
8月份,小马智行引入曹操出行平台,10月份,则与如祺出行平台合作开启Robotaxi混合运营,即将有人驾驶车辆运力和自动驾驶车辆运力进行整合;8月15日,享道出行宣布完成10亿元B轮融资之际,Momenta也参与其中,双方联合布局Robotaxi出行生态。
在用户层面看,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所此前数据显示,乘客在比较Robotaxi和普通网约车后,28%的用户更倾向Robotaxi,9%的用户更偏向选择普通网约车,自动驾驶车辆对用户的吸引力存在一定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与腾讯汽车联合推出的“2022自动驾驶出租车使用意向问卷调查”结果则显示,有12.8%的用户非常了解Robotaxi;46.8%的用户不了解Robotaxi;对于Robotaxi了解程度一般的用户占比为40.4%。
可见,从消费端来看,自动驾驶无人化的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期间“技术”和“安全性”是企业们需要不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动驾驶无人化技术尚未成熟,商业化仍需“披荆斩棘”
11月2日,工信部起草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进一步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促进地方政策的迭代和创新。此前,不少地方政府也发布了相关文件,鼓励自动驾驶无人化的发展。
政策层面的支持显而易见,从技术层面看,自动驾驶无人化的落地需要相关企业打磨好所需“兵器”,及时清理发展路上的荆棘。
江山美认为,目前主要的难点还是聚焦在技术和安全性上,如何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中实现技术的成熟并保障乘客的安全需要认真考虑。未来自动驾驶企业在出行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更多在于效率和成本以及更有利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乘坐体验。
目前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种。单车智能以车辆感知为主,通过预测车辆行驶轨迹进行定位,车载系统则通过车辆电子元器件反馈进行决策,不需要路侧基础设施投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车路协同则是车辆感知与路侧基础设施融合感知,车载系统结合路侧基础设施反馈和云端计算结果进行反馈,精确度要求较高。
从目前自动驾驶企业的布局看,采用单车智能路线的较多,车路协同技术模式的发展有待挖掘。相比于单车智能,它能够全方位掌握实时路况,提高行驶安全性,单车成本也相对较低。
小马智行相关人员向记者坦言,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必须进一步打磨技术,让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做好安全、舒适、效率这三个维度的平衡;此外,从产业链角度,自动驾驶技术的上下游产品需要进一步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
同时,小马智行方面透露,2023年,小马智行将进一步扩大Robotaxi服务的规模。搭载了第六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丰田赛那Autono-MaaS现在已经完成了4个月封闭道路测试,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放到中国国内一线城市的Robotaxi服务中。
11月29日,百度Apollo方面也宣布2023年将扩大业务规模,在更多区域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并公布其高精地图构建自动化率已达到96%。
从“前排无人,后排有人”到“车外远程”的跨越正在探测路上,2023年无人车能否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