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至年内低点,医药外包龙头凯莱英(002821.SZ/06821.HK)抛出上市以来首次回购计划。
8月4日,凯莱英早盘冲高,一度涨近8%。有投资者在股吧感慨,“散户苦医药久矣,板一个吧。”
(资料图)
不过截至收盘,凯莱英未能冲板如愿,其A股报收173.8元/股,涨幅9.24%,总市值643亿元,较前一日增加近55亿元,成交额18.08亿元,较前一日7.78亿元明显放量。港股表现亦强劲,截至收盘报112.8港元/股,涨幅9.51%,总市值417.3亿港元。
凯莱英是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领域龙头,2021年末基金持有其市值尚有260亿元,但随后接连减仓,截至今年6月末该数值已腰斩过半。对应时间段内,凯莱英A、H股价齐跌,且屡创新低。
本次回购对股价的提振作用几何?行情拐点何时会出现?
回购价格上限290元,溢价66.9%
8月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凯莱英提问称,“公司会考量回购吗?”,还有股民直截了当表示,“股价屡创新低,建议公司尽快实施回购”。
两天以后(8月3日晚间),凯莱英抛出了回购计划。
按照公告内容,本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若以回购价格上限290元/股计算,凯莱英本次回购约斥资8亿元,预计回购股份数约为275万股。其还指出,按照回购金额下限4亿元测算,则回购股份数约为138万股。
时代财经注意到,截至8月4日收盘,其回购价格上限较当前价173.8元溢价约66.9%。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视为常规操作,多用于注销或股权激励用途。凯莱英这次回购在二级市场也激起不小水花。
有投资者在股吧发帖称,“散户苦医药久矣,板一个吧”,还有股民表示,“喜气洋洋,居然翻红了!”不过多数投资者心有不甘,“卖在了昨天”或称“成本超过300块”。
本次回购有何考量?8月4日下午,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凯莱英证券部,一名相关人士回应称,“因为现在(股价)走势也不太好,公司觉得(通过回购)可以提振一定的信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回购。不过目前方案还需要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时间还不确定。”
“高溢价回购和大比例注销本质上都是为了刺激股价。”8月4日,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分析师沈萌向时代财经分析称,“回购注销会增加每股的净资产以及净收益,在同等估值下或推高股价。但如果用于股权激励,则是以摊薄其他股东利益的方式折价将股份转给员工,如果折价比例过高,则会压制股价。”
时代财经查阅公告发现,凯莱英此前曾多次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多涉及针对离职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比如今年7月9日针对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涉及10名激励对象合计6.74万股股份,总回购金额631万元;2021年9月14日,回购注销涉及3名激励对象共13775股股份,支付回购金额85万元。
股价年内跌超40%,百余只基金退出
时代财经注意到,凯莱英股价在近一个月内触及新低。
7月6日,凯莱英盘中尚在230.61元,随后连续下跌,7月12日大跌近9%触及189.11元,7月15日-7月29日期间仅有一个交易日处于上涨,8月2日盘中触及154元。7月6日-8月3日期间,其跌幅达到27.82%。
股价持续刷新低位,令投资者叫苦不迭。有投资者在股吧表示,“成本240,还在站岗”、“316在山顶”、“500多进的啥时候能回本?”
遥想2021年11月30日,凯莱英公告刊发H股招股书,当天A股股价站上532.49元高位,称其为上市以来的高光时刻亦不为过。但随后给了市场“一记闷锤”。
2021年12月10日,凯莱英以388港元/股在港上市,募资净额68.50亿港元。当天A、H股齐跌,其中港股跌4.65%,报263.61港元/股;A股跌1.19%,报470元/股。
半年来凯莱英A股遭遇“滑铁卢”的同时,港股也历经震荡,截至8月4日收盘已较上市首日跌超62%。若站在8月4日回望532.49元的高位,其A股跌幅达到57.44%,2022年上半年或注定成为凯莱英的股价低谷。
不过事实上,医药板块持续回调,凯莱英并非独此一家。截至8月4日收盘,如恒瑞医药(600276.SH)、百济神州-U(688235.SH/06160.HK)、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自年初以来跌幅分别达到27.33%、30.84%及11.29%。不过凯莱英(自年初以来)整体跌幅达到43.9%,跌幅居于板块内总市值前十的首位。
中信证券陈竹团队分析指出,目前医药板块基金持仓达到历史底部。
其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30%,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58、1.53个百分点;主题医药基金中医药股的持仓占比为96.95%;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时代财经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2021年末至2022年6月末区间内,基金重仓持有凯莱英市值从260亿元下降至114亿元,持股总数从5995万股降至3962万股,减持超2000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从23%减少至15.64%,持有基金数从221只减至123只。
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44家基金公司重仓持有凯莱英,其中中欧基金持有超1400万股位列第一,持股占A股流通比例6.35%,两只产品均由“医药女神”葛兰掌舵;工银瑞信、广发、招商、华宝基金分别持有753万股、506万股、356万股和231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23%、2.17%、1.53%及0.99%。
从业绩来看,凯莱英在板块中表现尚可。今年一季度,凯莱英实现营收20.62亿元,同比增长165.28%;扣非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275.76%。
以医药板块中市值最高的前十来看,今年一季度凯莱英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仅次于东阳光(600673.SH)、博腾股份(300363.SZ),而营收增速与博腾股份均在165%左右并列首位。
而根据业绩预告,凯莱英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47.9亿元~50.58亿元,预计增速172.18%~187.37%;预计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6.44亿元~17.43亿元,预计增速282.99%~305.97%。
不过时代财经注意到,根据2021年财报,凯莱英营收中超80%来源海外,境内占比约为13%。2021年其整体毛利率为44.36%,较2020年有所下滑。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表示担忧,公司股价自2022年来屡屡承压,是否会受到海外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凯莱英回复称,公司密切关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与行业发展动态,并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