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湖北武汉欢乐谷国风次元节正式开幕,景区联合国产动漫IP代表作《秦时明月》,全园打造国风主题打卡点,一时间,景区内汉服飞舞。春季到来,身着汉服拍照者,在全国各地景区并不鲜见。
在国潮流行趋势下,汉服产业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汉服类企业达到3400余家,且近八成成立于五年内。但是,汉服产业的瓶颈也是客观存在的。
与现代服装业的大批量订单模式不同,汉服应用场景有限,穿着不便,爱好者也是小众的,这使得汉服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多以小订单定制为主,客单价较高,成本亦然。在前两年,汉服的价格多在500元左右,较高的门槛自然使得行业扩展较慢,近两年不少商家的汉服单价已经降低至一二百元,但质量也随之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汉服的从业者往往以日本和服作为标杆,因为相较于西式服装,这两种传统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背景还算有一定的相似性。昂贵的和服促使了日本和服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也让外国游客成为和服的新消费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服的生命力与和服依然应用于一些正式场景密不可分,而这些应用场景在国内市场并不存在。当下,国内汉服产业多依靠古装电视剧等IP维持,一旦IP热度消退,寻找新IP则是困难的。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如此,和服也已经衰落,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字显示,和服产业从1975年的1.8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下降到2016年的2785亿日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下降幅度恐怕更甚。这是因为传统服饰不仅价格高昂,其穿戴复杂,保管不易,活动不便,并不适合现代生活,而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很难批量操作。和服如此,汉服亦然。换言之,和服的发展路径并不适合汉服,如果照搬照抄作业,恐怕结局更甚之。
那么,汉服如果想规模化产业化,应该向什么路径发展呢?隔壁的韩服倒是有些值得借鉴之处。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服振兴中心致力于开发新款韩服工作服,既有传统服饰的色调和图案,也在穿着方式上趋于现代,二者相融,相得益彰。
这样的路径,也值得汉服产业思考。想要扩大汉服产业,最终还是要与现代服装产业融合发展,在保留传统服饰精华的同时,让服饰更适用于现代生活,适用于现代服装产业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