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CPIA),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CCCMHPIE),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CPEA),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共同发布了《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助力健康中国》。
报告认为,建立健全、可持续的药品价格形成和报销政策框架,提高创新药物患者可及性,将促进药品创新的政策生态体系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并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最近十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规模增长近10倍,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参保率已经接近全民覆盖。然而,患有特定疾病特别是危重疾病的患者,仍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大量创新药物未能在第一时间列入基本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也导致患者的临床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在中国该问题的处理和决策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缺乏明确协调机制的情况下,政策出现不协调的状况往往难以避免。目前我国已加大政策制定过程中向行业征求意见的力度。各界均期待进一步加强相互协调,让行业、医生、患者群体等有机会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提高政策的可预测性和可行性。
人社部明确表示,国家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未来将进行动态调整。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动态调整的关键要素之一体现在申报流程中,即允许制药企业随时提交报销申请,主管政府机构及时做出回复。
此外,我国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主要是通过咨询专家意见进行更新。尽管专家已开始将临床疗效和经济性因素纳入其决策过程,但目前尚未实现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建立公开、透明的报销框架。临床评估的开展应独立于经济和其他考量因素,以避免出现可能使临床科学和证据被误解或曲解的任何情况。在中国,独立临床评估机构的建立尚需时间,设置过渡期非常重要,可在此期间逐步培养临床评估能力,而不会耽搁医保药品报销目录的动态更新。
作为中国医疗保健经费的主要来源之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扩大、经费压力随之上升。商业医疗保险或许有助于提升医疗保健系统的整体效率。但目前PHI在总体个人医疗保健费用中的占比仅为10%,尚无法对基本医疗保险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也无法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要。报告建议应清除商业健康保险的障碍并激发其潜力。(记者 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