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生前在乌克兰巴赫穆特前线。图/新华社


(相关资料图)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23日,一架私人飞机在俄罗斯特维尔州坠毁,机上10人全部死亡。

俄罗斯塔斯社援引俄罗斯航空署的消息称,失事飞机所属人为瓦格纳集团创始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飞行追踪数据也显示,一架以瓦格纳公司的名字注册的私人飞机于周三傍晚从莫斯科起飞,几分钟后其应答机信号消失。

根据俄罗斯航空署公布的乘客名单,普里戈任及瓦格纳集团另一位创始人德米特里·乌特金均在名单当中,其他乘客包括了瓦格纳集团的几乎所有高层领导。目前,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正在进行搜寻工作,已找到8名遇难者遗体,普里戈任的遗体已被初步确认,DNA分析仍在进行中。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瓦格纳集团因参与马里乌波尔、利西昌斯克、巴赫穆特等地作战引人注目。就在两个月前的6月23日,瓦格纳集团还因一度进军莫斯科而震惊世界。此次几乎所有高层均坠机遇难,今后,瓦格纳集团将何去何从?

分裂或不可避免

要判断瓦格纳集团的未来,得先看其过去形成的组织架构是否严密。

瓦格纳集团原本是普里戈任于2012年创立的安保公司。这个新公司主要是借助普里戈任的上层关系提供安保服务,规模并不大,当时普里戈任的主要业务还是经营Concord餐饮服务公司。

2013年,另一家私人军事公司“斯拉夫军团”因在叙利亚战场损失较大返回俄罗斯。“斯拉夫军团”由俄罗斯联邦总参谋部总局特种部队“格鲁乌”退休中校乌特金创建。乌特金的军中代号就是“瓦格纳”,因参加了两次车臣战争而具有丰富经验。

原本对军事业务不熟悉的普里戈任与乌特金一拍即合,共同创建了瓦格纳集团。普里戈任负责对外关系,乌特金负责训练和作战。这是一个“双引擎”架构。

瓦格纳集团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乌东形势紧张之后。公开资料显示,当时瓦格纳集团在乌东还是负责后勤、人道主义救援等事项,但在叙利亚,瓦格纳集团已经在战场活跃并崭露头角。

尽管公开资料显示起初瓦格纳集团在征兵、武器装备等方面还受到俄罗斯军方一定制约,但乌东和叙利亚战场的紧张地缘形势,还是助推了瓦格纳集团迅速发展壮大。

在短短10年时间里,瓦格纳集团的“业务”就从乌东、叙利亚扩张到了非洲至少12个国家。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瓦格纳集团更是放开了手脚,在全球招募雇佣兵——特别是在阿富汗,武器装备也迅速升级。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称,仅在乌克兰战场,瓦格纳雇佣兵人数就有5万人。

规模迅速扩大虽然让瓦格纳集团声名大振,但很可能造成内部控制力下降,组织架构不再严密,特别是国际雇佣兵人数大规模膨胀后。如果DNA分析证明失事飞机上确是瓦格纳集团的灵魂人物,那么分裂不可避免。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3日,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在坠机事故中遇难。这是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于当日发布的特维尔州坠机现场照片。图/新华社

已失去上层互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上层的互信关系已不复存在。即便没有这次坠机事件,这对瓦格纳集团的未来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普里戈任多次公开叫板俄罗斯国防部和俄军总参谋部,指控其不提供弹药,消耗瓦格纳雇佣兵。这最终导致在6月23日瓦格纳集团上演了半途而废的进军莫斯科的“兵变”闹剧。

在“兵变”发生时,克里姆林宫的定义是 “叛国”行为、“背后捅刀”,并表示要展开相关调查。

随后,根据白俄罗斯调停达成的协议,莫斯科取消了针对普里戈任的指控,对于参与“兵变”的战斗人员作出了加入俄军或去白俄罗斯的安排。

虽然这种善后处理方式相对宽容,但显然,瓦格纳集团与上层曾经有的默契关系已不复存在。更明显的证明是,据俄媒报道,曾任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总指挥的俄罗斯空军总司令谢尔盖·苏罗维金日前已被免职。而苏罗维金被认为是“瓦格纳与俄军之间的沟通枢纽”,普里戈任与其交好,并曾盛赞后者是唯一“知道怎么打仗的将军”。

“兵变”事件后,苏罗维金就没有公开露面,而普里戈任也一直沉寂。直到8月21日,瓦格纳集团发布了一则普里戈任的讲话视频,普里戈任才再次在公众前公开露面。

▲瓦格纳集团新总部大楼。图/社交媒体平台

瓦格纳需要改变行为方式

虽然瓦格纳集团现在已不再可能得到俄军方面的援助,而普里戈任和乌特金所乘飞机失事也有可能导致瓦格纳集团分裂,但现在就断言该集团将立刻分崩离析还为时尚早。

如果俄乌军事冲突仍僵持不下,那么瓦格纳集团就仍有可能以某种形式继续活跃。毕竟,在战场上,瓦格纳集团一直表现出比较强悍的战斗力。除非俄乌正式对话和谈阶段,瓦格纳集团的价值才会减弱。

此外,俄罗斯在非洲、叙利亚、白俄罗斯等地有重大地缘利益,瓦格纳集团消失不一定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当然,如果瓦格纳集团想继续保持活动空间,肯定需要改变目前的行为方式甚至组织架构。比如,弱化目前的独立性等。

在8月21日瓦格纳集团发布的视频中,身穿迷彩作战服的普里戈任称,“这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消息,我们恢复工作了”。而如今看,他的工作仅仅恢复了两天就告结束了,留给世界的将是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陈荻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