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如何创新办学模式?采访团走进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一探究竟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6月27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我们去年4月开始自主招生86名,今年两个专业计划招生150人,一年来,我们在探索引进优质的外方教育资源,建设高质量前沿交叉学科本科专业。”6月27日,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康晓说,该学院依托北邮在信息科技领域优势,着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2022年9月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黎安试验区”)落成及首批学生的到来,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学子的众多目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采访团参访黎安试验区展馆。记者 苏桂除 摄
走进试验区,一座座设计新颖的校舍大楼拔地而起,园区最高标志性建筑——位于体育场边上的图书馆已落成,今年秋季开学将投用。大学城内教室设施设备先进,远程数字化教学可以让多个城市的学生同时聆听一个教授讲课。
黎安试验区临海而建的公共图书馆今年9月投用。记者 苏桂除 摄
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坐落在黎安试验区。当天,康晓向前来该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时说,该学院依托黎安试验区资源优势,共享园区大师课,积极探索高校间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在去年招生基础上,今年主推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以便更加地服务海南金融、大数据、数据内容创作和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学院落地黎安试验区,就是为海南省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的新标杆提供新思路、新载体和新路径。同时,发挥学院在信息科技领域人才、科技、学科等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作为试验区开园办学后的第二批入驻的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在试验区内办学,只要专注提升办学质量即可,后勤服务园区已经解决。”据学院国际交流老师李超介绍,该学院设置的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专业,与未来自贸港的发展很是吻合。目前,该学院与海南省签订校省战略协议,下一步该学院将在电子海洋信息、深海等方面寻找更大的突破,以便吸引更多的境外教育回流。
黎安试验区校园一角,旁边为体育场气膜馆。记者 苏桂除 摄
“去年试验区内的三所高校已开始招生,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陆续来到试验区入学,今年计划招生2000人。”黎安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临平表示,作为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代表性项目,创新办学模式是试验区的主攻方向,其最大的办学特色是“大共享+小学院”,大共享是各高校可以共享已落成投用的具有8000个学位的2栋公共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同时,各高校还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小学院。到2025年试验区内的高校生将达到1万人。
王临平称,黎安试验区通过内设的国际联合学院等载体,打造国际学分银行、国际大师班、国际通识课程、国际创新实践等“大共享”软件平台,构建中西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新型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多所办学机构聚集、学科交叉融合、办学资源共享的格局,实现“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愿景,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公共教学楼一处大教室。记者 苏桂除 摄
“不断有国内外著名高校在试验区设分校,国内的大学生不用再花高昂的学费跑到国外去上学,在试验区就可以读名校和知名专业。”王临平介绍说,园区将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国际化办学氛围提升,并创新入学招考模式等举措,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这里求学,以便做好教育回流这篇文章,让中国乃至全球优秀学子“留学海南”。
据了解,试验区目前已签约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格拉斯哥海南学院22所高校,其中中方高校10所,外方合作高校12所。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外方独立办学)将于2023年9月开学,首批招生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苏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