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民间故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对于这个说法,很多家长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父母觉得是迷信,在气温稍暖之后,急于给孩子更换春季衣服,结果室内外的温差大,温度起伏让人难以适应,导致孩子出现身体不适;而另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过于“春捂”,反而在春季长身体之时,穿的太厚,影响他们的生长和代谢。
那么问题来了,立春后,宝宝们如何做好“春捂”?家长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我们一起看一下:
1、“春捂”最主要的是捂住哪些部位?
春捂并不是把全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一定要有度,家长要注意遵循:重点部位重点保护,上薄下厚的原则。孩子的头部、背部、腹部、足底是春捂的重点。头部汇集了人体众多经脉,孩子出汗或者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头发,避免春风直吹头部;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腹部温暖对保护宝宝的脾胃很重要。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腹部受凉引发肚子疼等各种不适;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2、“春捂”家长如何给孩子穿衣?
妈妈可遵循“三多一少”的原则:一多,比大人多一件。有些妈妈盲目相信“春捂”,迟迟不给孩子减衣,大人只穿一件外套了,还在身上还捂着棉袄,里面还有毛衫,小背心等,孩子稍微一活动就出汗,容易生病。其实按照成人的穿衣标准,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多一件就可以了。二多,早晚比中午多一件。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孩子早晚应多加一件衣服,避免这个时候外出。中午温度较高,及时脱一件衣服,避免出汗受凉。三多,室外比室内多一件。春季是踏青的好时节,应该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但室外气温相对室内要低一些,记得多加一件衣服。四少,玩耍比安静少一件衣服。孩子玩耍时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应及时给孩子减少一件衣服。对于“阳康”后的宝宝,“春捂”时期更加应该注意春捂有方,要记住“下厚上薄”——肚子、后背、腿脚要厚一些;头部及心胸部位要少一些。以自觉温暖、不出汗为宜。每个人的穿衣标准不一样,一定不要出现“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这种情况哦。
3、对于幼儿来说,“春捂”时期饮食应注意什么?
春季气温变化大,孩子容易生病,但春季确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所以立春后,宝宝的饮食应该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食物种类要丰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吃饭少调料少油炸。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