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麟
(相关资料图)
朝鲜银行长春支店遗址
曾是东北银行长春第一支行
日俄战争之后,随着安奉铁路(丹东-沈阳)通车,朝鲜银行随着日本金融资本进入长春。1908年,日本为了扩大满铁长春附属地,围绕长春南广场开辟商埠,建设银行、住宅、学校、邮局等基本城市设施。可以说,南广场从一建成,即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1913年9月5日,在长春满铁附属地内的祝町(今珠江路)三丁目十二番地(12号)设立了出张所(办事处),办公场所为平房。此前日本朝鲜银行已在上海、大连、沈阳等多地开设了分行。1917年12月1日后,正金银行将发行金票权移交朝鲜银行。朝鲜银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唯一的金票发行银行。
1921年2月,长春出张所升格为支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并成立了伪满洲国,将长春设为首都,名为“新京”。1932年11月1日,朝鲜银行长春支店随之更名为朝鲜银行“新京”支店。当时大大小小的银行、钱庄、典当行等几十家遍布在南广场周边,控制附属地经济命脉的两大银行而且为发钞行均在此落户。其中就包括朝鲜银行长春支店。朝鲜银行长春支店主要经营的业务有:办理票据贴现和汇兑;对日本商人及银行发放贷款,不动产担保贷款;经营存款、贵重金属及有价证券的保管、交换、金银买卖和发行朝鲜银行券(金票)并在东北地区流通。1920年贷款额高达2000万元(金票)。朝鲜银行长春支店享有发钞权,主要发行1元、5元、10元三种金票,流通于东北各地。
1936年12月,朝鲜银行“新京”支店成为伪满洲兴业银行“新京”南广场支行,作为伪满洲兴业银行主要的营业机构之一,其继承了原朝鲜银行“新京”支店的全部资产。1945年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兴业银行“新京”南广场支行被中国银行长春支行接收,并于1946年秋将中国银行长春支行从西三道街迁至原伪兴业银行处。1947年4月14日,中国银行长春支行降格为办事处,由沈阳分行管辖。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北银行于长春设立分行。11月东北银行长春分行正式开业,同时将中国银行长春办事处接收,改为东北银行长春第一支行,也是当时东北银行长春分行唯一的一个分支机构。1984年9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分行成立。1998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分行南广场办事处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南广场支行。
朝鲜银行长春支店遗址旧照。
曾为中国银行长春办事处
1919年,日本商人开始建造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办公楼,共耗资25万日元。1920年这座红白相间的大楼竣工。由于该建筑外形明亮设计巧妙,造型新颖典雅,其照片曾多次刊登在明信片和当时的多种杂志上。
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办公楼共二层,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采用“辰野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当时在日本国内十分流行。所谓“辰野式”是日本建筑界的泰斗、建筑家辰野金吾以“自由古典”建筑样式为基础设计成的建筑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在红砖的墙壁上纵横配置白色的花岗岩,尤其是水平的白色条带更具特色。该建筑由辰野金吾得意门生中村与资平设计。中村与资平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期间非常活跃的建筑家。该建筑在外表上以红色为主调,配白色花岗岩条纹,整个建筑显得清新艳丽,配以长形玻璃,使得建筑棱角分明。
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建筑的最上端有朝鲜银行行徽,行徽为一朵五瓣的樱花。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建筑内部高大,一层为营业大厅,厅高七八米,面积大约是五六百平方米;二楼是办公区,高四五米。中村与资平在设计建筑时充分考虑了长春冬季寒冷、日照时间短的特点,在银行大厅设计了四面大窗,让阳光可以穿透大厅。考虑到夏天太阳西照大厅过热的情况,又将大厅西侧3.5米高的拱形窗安置了多彩玻璃,既挡住了一部分阳光,又显得十分端庄典雅。这样的设计使得一楼营业厅白日全天都有阳光,而且通风良好。
营业室柜台是由古希腊风格大理石雕刻而制。营业大厅的墙裙采用的是进口天然大理石铺设。为了方便顾客办理业务,营业室外的顾客休息区设有电话间、整理间等。大厅内设置钟表,圆状黑边外框,显得十分庄重。大厅入口处的壁灯呈多边长条状,边框为黄色,上下装饰有樱花形状的行徽。二楼的办公区一律采用红松地板,卫生间内铺设马赛克。
1936年12月,该建筑由伪满洲兴业银行“新京”南广场支行使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中国银行长春支行使用。1947年4月,由中国银行长春办事处使用。1948年11月,由东北银行长春第一支行使用。1984年9月,由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分行南广场办事处使用。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在该办公大楼原有二层的基础上,按原样又加接一层。1998年1月,该建筑由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南广场支行使用。2000年8月,该建筑被拆除。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