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话要说

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有人把志愿填报比作与高考的“第二次握手”。也曾有不少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填得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志愿往往能让考生得偿所愿,反之,也会使考生为之黯然神伤。且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中肯,但面对线上线下纷至沓来的各类高校简介与招生信息,确实让很多考生和家长为之抓狂,不得不重视。

不少人会把“好就业”“薪水高”等同于“好专业”,作为选择专业志愿的标准,这样的认知容易被一些不法中介和网站利用而上当受骗。其实,今天的“好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几年之后的“好专业”,就读了“好专业”并不意味着几年之后就能找到理想的“好工作”。如果读了自己提不起兴趣的专业,那多半会虚度光阴草草毕业,从而影响今后事业发展。填报志愿的选择是多维度的,考生要从自身性格、爱好、目标等个人角度出发,考虑专业的行业前景、课程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等情况,了解高校的优势学科、校园氛围、地理位置等,综合判断各种信息,才能做出比较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考放榜后,不少家长会征询老师、亲戚、朋友或者过来人的意见,结果往往是意见越多选择越难。因为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去选择,所以,征询别人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家长要多尊重孩子的想法,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当然,有些考生还找不准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方向。这也不要紧,人生的选择有很多,高考不能定终身,志愿填报也不一定会左右一生。填报志愿是考生探索自己人生的一个方面,不断调整才可能找到方向。因此,即使填报志愿不是很理想,也要想到,在大学期间,真正学习的是逻辑、思维、理念而不完全是专业,专业也不一定能够决定未来的职业,还需要不断发现自我,寻找人生方向。

当前,不少用人单位把名校毕业等同于高能力,这也是考生和家长为填报志愿而难以选择的重要原因,最终为了进名校而降低自己对专业要求的考生比比皆是。实际职场上,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现实生活中,名校毕业在工作中平平无奇的人不少,非名校毕业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有很多。因此,改变社会的用人理念,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观,填报志愿这件事情也许就能让考生和家长变得理性而淡定。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