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面食米饭Breads&Rice  


(资料图片)

尼罗河充足的水量以及阿斯旺大坝未建成之前的定期泛滥,给尼罗河两岸河谷和下游三角洲地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埃及从法老时代就开始出产小麦、玉米和稻米等粮食作物。历经数千年,埃及人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创造出花样繁多的面食和米饭品种。

说到埃及的面食首先要谈的一定是中东地区四处可见的“阿拉伯大饼”,英文叫它Pita Bread,因此中国人也将其翻译成皮塔饼。皮塔饼(Pita Bread)就象中国北方人的馒头,是埃及乃至整个中东阿拉伯地区人们最主要的主食,历经千百年,始终无法改变其在阿拉伯人饮食中的地位。以至于埃及国家将其列为最基本民生的保障食品,低收入及困难家庭和群体,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的“两分钱”一张的又大又厚的大饼,如同中国困难时期食用“购物票”限量供应食品一样。同时,在当今西式面包充斥全球,皮塔饼(Pita Bread)依然是埃及人餐桌上的首选。

同为皮塔饼(Pita Bread),各国各地区其称呼方式也不同。海湾阿拉伯国家统称它为“胡布司”(Khubiz),埃及人则喜欢称它为“艾义诗”(Eish)。阿拉伯语对于不同材质的皮塔饼(Pita Bread),也有不同的称呼,如:白小麦粉做成的“胡布司”(Hubus)叫做Mafrooda,而有点黑的全麦面“胡布司”(Hubus)叫做Mafrooda Burd。在埃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皮塔饼(Pita Bread)是承袭古老的传统工艺,沿用土坯垒成的烤炉烘烤的“麸皮”大饼,被称作“艾义诗白拉蒂”(Eish Beladi),其新鲜出炉后第一时间品尝的口味和口感绝对称得上是“天下一绝”。就连制作过程都让人感觉那么神奇,薄薄的面饼,送进炙热的火炉内,瞬间变成一个大大的圆球,转眼之间伴随着烘烤过程的完成,浓浓的麦香味扑面而来。

如今“艾义诗”(Eish)的制作已经走向机械化生产,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革新,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但当人们需要回味原始纯真的生活时,不仅会想起传统“艾义诗白拉蒂”(Eish Beladi)。在您尽情游览古埃及历史遗产和美丽风光以及醉心于现代美食时,也许会突然发现流传于埃及的乡村及都市角落民间的传统“艾义诗白拉蒂”(Eish Beladi),千万不要错过哦。

在埃及,“艾义诗”(Eish)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了顺手掰下来蘸着各种酱汁直接食用外,用它包裹或卷着新鲜蔬菜、烧烤等做成的卷饼小吃更是方便又美味。就如同中国山东临沂的煎饼,埃及的“艾义诗”(Eish)似乎也是无所不能卷着吃,而“艾义诗”(Aish)更胜煎饼一筹的是它还可以中间切开包夹着其它食品做成口袋“三文治”,什么莎威玛(Shawarma)、菲拉飞(Felafel)、炒蛋、薯条等无所不能。哪怕是拿它来做披萨的饼底都很方便实用。吃剩的过夜大饼,可以切成小块儿,油炸酥脆之后作为小吃或者沙拉汤羹的配料。总之,去到埃及“艾义诗”(Eish)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食品。

艾义诗白拉蒂”传统上埃及农家皮塔饼EISH BELADI

Traditional Upper-EgyptFarmers Pita Bread

在红海度假胜地霍尔戛达(Hurghada)周边的麦卡蒂湾艾美酒店(Le Méridien Makadi Bay)工作时,已经是笔者在埃及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当时特地从当地农村请来了一对婆媳专门做“艾义诗白拉蒂”(Eish Beladi)。本人对碳水的食物一向不是太感兴趣,况且看着那些“黑了吧唧”的麸皮感觉没有太多食欲。直到有一天,埃及大妈热情地请问品尝那刚刚从土坯炉灶里拿出来的大饼,顷刻间被那个麦香味吸引了。稍凉后送入口中,那种软糯又不失韧劲的口感,以及隐约还带有一点香甜的味道,瞬间颠覆了本人的偏执认识。难怪每天自助餐开始的时候,总是有客人排队在那里等着吃大饼,其场面绝对不亚于现在国内人气网红餐厅门口排队的阵势。似乎那个“土的掉渣”的档口永远是“买卖”最旺的地方。

1. 材料:(10人份量)

Ø 全麦面粉     1000克

Ø 酵母粉      10克

Ø 温水      650毫升

Ø 食盐      1汤匙

Ø 麸皮粉      200克

2. 做法:

Ø 将面粉加入酵母粉和食盐,加温水合成非常稀软的面糊;

Ø 面糊静置2小时,待其充分发酵后。手上沾水将面糊分成单个的面糊团,放在麸皮粉的上面;

Ø 用一块木板将粘满麸皮粉的面糊团托起,表面上再撒些麸皮粉;

Ø 然后上下掂动面糊团,由于面糊团非常软,掂动过程中自然变成了薄饼;

Ø 将薄饼送入炉温很高的烤炉中,薄饼会被迅速烤熟,并中间鼓起,像一个大圆球。

注:本人著有下列书稿,全部为原创作品,现考虑出让部分版权寻求感兴趣的投资人共同出版,利润分成,合作共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