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续火热,连续六年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也将目光聚焦于此。

7月6日,主题为“智联世界,生成未来”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不管是展览馆内的AI产品、技术,还是会场内的多场论坛,大模型、算力、具形机器人等都成为今年的高频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开幕式上表示,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将成为智能产业的根技术和智能经济的基础设施。工信部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取得新成效。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算、云算、智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将人工智能定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上海,也在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实际经验。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企业数已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产值实现倍增,从1340亿元跃向3821亿元。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致辞称,要始终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初具规模,创新和应用更加活跃,一个跨界融合、开放融通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摄影:任玉明

新风口下的盛会

本次大会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还将举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场全体会议、10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生态论坛,组织5万平方米专题展览,打造20余场采购商配对会。

来自海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学者、知名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1400余位嘉宾参会,包括4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80余位国内外院士和5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军人才。

大会将进一步围绕产业和技术变革新风口,从大模型、智能计算、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多方面发力,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演进。

“办会是搭建平台,搭这个平台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人才集聚,更多前沿技术的观点来碰撞,同时还能促进产业的发展。重大应用场景也是为了促进产业生态能够更快发展起来。”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此前表示。

今年的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5万平方米世博主展览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包括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参展企业超400家,优秀初创企业超50家,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开幕式上表示,今年的大会与往届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一个新的背景之下,即去年年底ChatGPT的出现,将人工智能推到了一个新的风口上,可以说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在当前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没有之一。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正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陈吉宁说,上海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头雁效应”、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努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摄影:任玉明

30多款大模型亮相

相较于去年“元宇宙”主题,今年大模型成为最火关键词。

科技部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5月底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国内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

不过,与热度不减的市场呼声相比,我国国产大模型还并未有惊艳的使用体验,此次大会也首次设置“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国内外总计30多款大模型,加强探索未来产业新业态,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风口点。

在世博展览中心签下一块展台的参展商许维对记者表示,此次WAIC因为大模型的火热,参展商很多,100平方米左右的展位价格就在20万元上下,也可以看出来参展的厂商都是相对预算“充裕”的。商汤科技等展商占据了靠近入口的最好位置。

多位参展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希望借此了解大模型相关技术和企业情况,以及应用落地和未来趋势等。

从芯片到云计算,再到应用开发,业内公司带来了与千行百业相结合的大模型产品。

武汉百智诚远公司推出了可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的文书精灵。这款产品是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的紫东太初大模型上,基于华为昇思AI框架训练了6个月的结果。展台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我们初步合作了一些检察院,还没有开始收费,现在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训练。”

主攻芯片的企业燧原科技推出了以邃思系列芯片为算力支撑,由首都在线提供计算服务的燧原曜图MaaS平台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面向AIGC时代的高效易用、安全可靠、企业级的文生图服务。

“燧原曜图的推出,是我们在AIGC战略布局的第一步,通过创新的服务产品与商业模式,基于云的杠杆效果,把算力和服务无缝结合直接赋能到最终用户。我们还将继续推出其他MaaS服务产品。”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说。

第四范式首次公开展示其“式说”大模型,主要聚焦在企业软件领域,目前已汇聚了大模型在金融、零售、房地产、航空、制造、司法等行业的应用实践。“式说”主要定位为ToB(企业级服务)领域的多模态大模型,拥有输入输出多模态、知识库、Copilot、思维链等核心技术,同时具备内容可信、成本可控、数据安全等“企业级”优势。

金山办公携旗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办公助手WPS AI也亮相大会,这是国内协同办公赛道首个类ChatGPT式应用,接入了金山办公多个办公产品组件。金山办公CEO章庆元在大会现场表示,金山办公将WPS AI定位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方,未来锚定AIGC(内容创作)、Copilot(智慧助手)、Insight(知识洞察)三个战略方向发展。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大会上再次强调了产业大模型的重要性。他表示,通用大模型有很强的能力,但并不能解决很多企业的具体问题。企业的大模型应用需要综合考虑行业专业性、数据安全、持续迭代和综合成本等因素。基于行业大模型构建自己的专属模型,也许是企业更优的选项。

摄影:任玉明

加强国际合作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合作。

当日下午的产业发展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近几年的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正加速发展,战略部署和人工智能治理日益得到重视,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加速赋能科学研究。

具体来看,中美两国引领、呈梯次分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总格局保持不变。美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的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比2021年,中国有10个三级指标2022年名次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创新制度等方面。优势指标数量也不断增长,从2021年的15个增加到2022年的18个。但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相较于自身快速增长的创新产出而言,其创新投入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的指标体系由于国际化指标的加入,中国与美国的分差有所拉大。其他梯队中有一些国家进步明显,比如瑞典、荷兰首次进入第二梯队,印度、波兰等首次进入第三梯队。从近三年的总排名变化情况看,在排名靠前的国家中,除了中美保持领先之外,其他国家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接下来希望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方面能加强国际化。”赵志耘称。

在开幕式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长克里斯汀•贝西埃(Christian Bessiere)也谈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是最多的人工智能论文提交者,中国已经和IJCAI建立了很紧密的关系,“上海人工智能合作协会也和IJCAI签署了合作协议,我们成立了IJCAI中国联合办公室,同时还共同举办了相关论坛。明年7月,环太平洋国际人工智能会议将在上海召开,这也是其第二次在中国大陆召开。”

【来源:第一财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