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讨论男女主角“长嘴”与否,《长月烬明》就能上好几次热搜。


(相关资料图)

前期男女主明明都对彼此有了爱意,偏不说,给了许多误会滋长的空间。等他们好不容易开了窍,表了白,没安生几天,又开始拿着误会当事实,互相折磨。

“长嘴”就这样成了讨论的核心。在微博随手一搜“长嘴”,基本上都是观众的哀嚎:“你们两个就不能长嘴把话说清楚吗!”

骂声持续,热度不减。按理说,如果观众感觉自己被误会折磨,大可以走,但从数据上看,大家更像是乐在其中。据云合数据显示,《长月烬明》从播出第三天起就稳坐播放量第一的位置,多数时候市占率都能超过20%甚至接近30%。

其实,“不长嘴”实在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原罪。甚至目前的这一批观众,许多都是看着早年那些由于“不长嘴”带来误会的古偶、现偶长大的。《下一站,幸福》里慕橙不会那么轻易让光晞知道他就是自己孩子的父亲,《放羊的星星》也要通过重重叠加的误会让两人“虐恋情深”。

再回过头来看微博和抖音上观众们的捶胸顿足,观众讨厌的到底是主角“不长嘴”,还是剧情缺少了“不长嘴”以外更复杂和精妙的设计?

再换句话说,主角“长嘴”,真的是一部剧应该拿出来夸赞的优点吗?

争相“长嘴”

“长嘴”成为优点被观众画重点表扬,去年6月热播的《梦华录》就有了风向。

在第18集里,赵盼儿听到了顾千帆与别人谈起两人的关系时说“请不要把逢场作戏当情根深种”,扭头就走了,其实顾千帆只是为了保护她。

误会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二天,顾千帆就找到了赵盼儿,两人就把自己的顾虑、误会的地方、深层次的烦恼全部说开,顾千帆点出了赵盼儿的自卑,赵盼儿坦诚了自己对顾千帆的不信任,矛盾就此解开。这让观众感慨“这就是成年人的爱情”。

从这以后,“长嘴”频繁地成为言情戏的褒义词,它包括但不限于概括以下场景:打直球表白、直接找当事人聊清困惑而不是自己下判断、有矛盾后不是消极回避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等等。完结不久的《爱情而已》,就被称赞为“有效长嘴”。

把这一点单拎出来夸奖,实在是因为此前观众看过太多只要沟通一次就能解决,结果最后纠缠了好多集的剧情,比如近三年湖南卫视黄金档收视排在第三的剧《下一站是幸福》。

这部剧的男女主角谈了一场差距十岁的姐弟恋,两人在一起时,姐姐强烈要求要地下恋。随后在恋爱过程中,姐姐知道有一名美艳的姐姐(其实是弟弟的继母)给弟弟送奢侈品,还到家里给他做饭,弟弟也几次看到姐姐与相亲对象出行,两人都不敢直接询问清楚情况,最后让误会逐渐累积,到了最后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当女主因为和男一长期累积的误会最终分手,并在各种“现实条件”下,决定和男二尝试交往后,“下一站是幸福编剧”更是被骂上热搜。在一片负面舆论声中,“不清醒”的女主角,和随后打算“挖墙脚”的男主角,都成为众矢之的。

主演宋茜甚至发了长文,呼吁观众给予一些耐心,“剧里的贺繁星,用这样孩子似的性情,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她以为付出真心就可以了,但其实这个世界最容易的,也是付出真心……希望可以有很多人心疼一下这个心中有着小兔子的少女。你们有耐心等贺繁星长大吗?”

事实证明,观众并没有耐心给女主角十几集的“试错”。《下一站是幸福》的豆瓣评分,最终由开分的8.1跌倒了收官时的6.2。

都别说给主角“长大”的时间了,这两年,观众甚至更想让角色成为自己的“互联网嘴替”。在云合工具箱的“热搜神器pro”小程序里搜索“嘴替”,能看到大量例子。我们来看看都“替”了些什么——

秦岚新戏女主苏菲笑着怼了小三“便宜没好货”;《卿卿日常》里的元英一句“人长了嘴就要把误会说清楚”让网友直呼“抄送各大编剧”;《沉香如屑》里的男主应渊怼了所谓“绿茶女二”,说“往年她一心为你你却全然辜负”;《二十不惑2》凭借“咱打工人挣的钱,有一部分就是受气薪”等对打工时候的精准细腻描述,被夸为“嘴替剧”……

可见,他们“替”的是一种观众的观影情绪,观众希望这些角色输出的是精准弹幕,但跟弹幕不同的是它还能直接“惩罚”到角色,同时这些角色还需要保持“人间清醒”,要像易立竞一样精准犀利地提出问题、陈述问题、解决问题。

只能说,观众的焦虑情绪都蔓延到剧里了。

近几年,不仅有东亚家长式的追星,还有东亚家长式的追剧,观众对主角的要求也日益复杂:双洁、清醒、独立、成熟、双商高……编剧王子就告诉毒眸,这几年看来,观众对给主角降智越来越反感了,“大家生活得都累,就对愚蠢的忍耐度低了,也不想看降智的角色和戏。

但角色的成长曲线,往往是一部剧不可或缺的。王子告诉毒眸,在她写人物小传时,不太会给人物设定“人间清醒”这一类标签,“每一个人物,特别是主角,我觉得一定有迷茫和困惑,有欲望和不足,一定是不够清醒,或者某些事清醒,某些事糊涂,整部剧就是给他解惑,让观众旁观他的成长和变化,才能带入感情,共情这个角色。”

年轻的“东亚家长”们开始着急地审判,那些真正手握遥控器的“东亚家长”,可能反而对角色和剧情要宽容很多,长辈们普遍会表示,“主角善良就好”,最好,这些善良不要在不合逻辑的生活恶意里被磨损,要经过漫长的折磨来凸显其善良的珍贵。

毒眸就曾在《夏家三千金》,还在霸占你妈妈的遥控器一文中写道:近三年的湖南卫视下午档,收视率TOP10几乎都被70+集数的长剧占据。这些长剧涵盖了出轨、谋杀、商业、失忆、车祸等剧情;女主角通常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即使被多次伤害甚至要失去性命,还是会选择原谅。

数据来源:全媒体营销决策平台酷云EYE Grow

如果主角们都是一开始就“人间清醒”且“长嘴”,很难想象怎么演70集。

去狗血的“生活流”

今年以来,曾经被骂贩卖焦虑的、目前豆瓣6.6分的《三十而已》,以及前文提及的的女主被骂“绿茶”,目前豆瓣5.9分的《下一站是幸福》,其主创都推出了新作,豆瓣评分还都不低。

前者的编剧张英姬新作《爱情而已》豆瓣8.2分,《下一站是幸福》编剧和导演新作《去有风的地方》甚至高达豆瓣8.6分。

两部豆瓣高分剧,配置还挺像的。

人设上,男女主在剧中都是独立清醒的人,做事情周到、体面,身边人遇到了问题也爱找他们答疑解惑,虽然两个人都曾在原生家庭那有些心结,但都在后续和对方的相处里得到了纾解。

男女主在各自的领域都做的很好,且在职业上形成互补,《爱情而已》里,男主是女主欣赏的运动天才,后来女主主管网球俱乐部后,男主也羽转网到俱乐部来做签约球员,最后成了一名有名的球星。《去有风的地方》里,女主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也帮男主改善了他在老家创业运营上的困难。

两部剧在剧情节奏上也偏缓慢,具体体现在没有极致强烈的戏剧冲突,人物都没有太大起大落的情绪,涉及到的现实话题如北漂、单亲妈妈、年龄危机等等,最后都会淡化处理。要么在人物的对白里去复盘,要么因朋友关系弱化了矛盾,其表达方式并不激烈和尖锐。

在编剧徐速看来,两部剧的慢节奏和大量的对话场景,或许是因为在高度模拟生活状态,像种田文一样。“其实我们在生活里聊天,很多时候也是在说一些废话。”

因为这种慢节奏,自媒体《小风小浪》还将《去有风的地方》称为“小红书剧”,即比起剧情,更像是“刘亦菲在云南生活生活vlog”,并成功在小红书带起了研究刘亦菲在剧里“吃什么,穿什么,去哪儿玩”的风潮。

“曾经是看不下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现在则是连看短视频的耐心都少之又少。只有图片,能提供给人更高效的瞬时视觉刺激……小红书剧或将取代短视频热搜剧,成为下一个风口。”

这未必是好话,两部剧的主创重新组织方向之后收获高分,同时收获的,是收视率的滑坡。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爱情而已》平均收视率为1.032%,《去有风的地方》平均收视率0.450%。而《下一站是幸福》和《三十而已》的平均收视率分别是1.138%和1.075%,是当年卫视电视剧收视第五和第八。

不论主创们主动选择的成分有多大,从外部看这个现象,其实就是“舆论呼吁的内容”和“市场真正消费的内容”在转向的过程当中产生了错位。

在被问到为什么《爱情而已》其实涉及了很多现实话题,却都淡化处理时,张英姬说因为《三十而已》是现实主义题材,而《爱情而已》偏浪漫主义。“你不能在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里一直讲现实撕扯,风格肯定不融合。在这个戏里,无论是矛盾的选取,还是事件的波折度,我都希望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呈现。”

而《去有风的地方》出现,正是制片人龙亚很疲惫的时候,诞生出来的“想什么都不干了去云南躺着”的念头。“我意识到,当都在追求效率的时候,如何慢下来,不被外界影响自己的节奏,对身体和心理都很重要。也顺势想到,相比其他影视作品都在讲如何‘快’,做一个如何‘慢’的戏会有新鲜感和治愈性。确立了这样的内核,戏的风格也就自然出来了。”

每年在豆瓣获得高分的日、韩剧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生活流”剧集大受好评,但他们要么是有一个强概念的设定贯穿始终,如《山茶花开时》开篇的命案,《重启人生》里的人生循环,要么是配合着导演文艺片的拍法,把慢生活对白里没有讲出来的余味全部拍出来,如讲述“出轨”的《春夜》,和台词本身已经写的很好的《我的解放日志》。

《重启人生》

这些“生活流”,其实是更难拍,也更难写的。

《重启人生》里对一件很小的事情拆得很细的聊,但这些小事可能都曾是每个人内心闪过的纠结念头,比如朋友一起出来庆祝你的生日,你就会格外关注挂在朋友椅子上的大袋子,在想这是什么礼物。《我的解放日志》里要找到每个人想要解放的事情,还要在日常生活里不停的制造一些小悬念,比如“这个家到底发生过什么才形成现在的氛围”。

有剧集策划在听到毒眸谈起这些日韩剧里虽然也有很多对白,但对白都写的比较有意思,不像国产剧更注重在对具体事件的复盘时,他反问道:“这些你觉得很有趣的对话,你觉得放在电视机上,你爸妈会喜欢看吗?”同时他也提到了集数对于创作的限制,“日韩剧16集以内就能说完的事情,我们可能要拉长到三十多集,在这么长的集数。”

一位平台相关负责人也曾告诉毒眸:“我很喜欢《我的解放日志》,但这样的剧放在国内上,受众会很窄,注定是没办法获得很好的热度的。”

《我的解放日志》

似乎,工业化程度有差,观众的成长阶段也有差。中日韩的“生活流”,注定没法是一种“生活流”,都是取舍。

不长嘴的观众们

虽然两部“生活流”剧集的豆瓣评分很高,“长嘴”也成了每部剧都能用的褒义词,但观众是真的不喜欢误会和狗血吗?

国内外都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不是。

2020年播出的豪门复仇韩剧《顶楼》,第一二季收视率曾高达31%,是韩国无线台迷你系列剧中时隔5年收视率最高的剧,该剧播出期间在中国也多次登录微博热搜,恶毒女配“吴允熙”的嚎叫与如今“妍珍呐”的走红如出一辙。而这部剧的狗血程度,是画人物关系图都会纠缠到一起的复杂。

小红书网友整理的《顶楼》人物关系图

《甄嬛传》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部70集以上的长剧,至今仍时不时登不上云合播放数据榜单,极具长尾效应。能拉扯到70多集,没点“不长嘴”带来的误会和遗憾是没办法的,其中的极致强烈情感和反转,也一直有“狗血”的质疑声。但不妨碍两部老剧一部走向神坛,一部正在走向神坛。

反过来,“不长嘴”其实是一种足够经典的情绪,不然周杰伦的《开不了口》也得不到那么多的共鸣。

观众给两部“生活流”剧《爱情而已》《去有风的地方》打出高分,认为他们是一种温情的治愈,但更广泛的群众却用遥控器和微博热搜选择了《三十而已》《下一站是幸福》。

不是狗血不好,是优质狗血太少。遗憾在于,观众讨厌降智的、偷懒的误会,却被一些环节理解成了观众讨厌误会。

徐速观察这几年爆红的剧,其实剧里的矛盾冲突一点都不少,只是没有那种类似“偷听到一句不完整的话”等因为信息差带来的误会。“这种误会都是假误会,很好写,但编剧应该要找到的是生活里的真矛盾,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主角没法走到一起是双方身份上的矛盾难以调和。真矛盾才会让观众有共鸣,有代入感,跟着主角一起左右为难。

作为创作者,徐速也感受到这几年舆论环境对角色的高道德要求,但他还是认为,创作者应该敢于去写不完美的人。“不是一定要有很大的道德瑕疵,而是去找特点,找到他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写出他身上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文艺创作应该是如实的去反映生活,而不是去修饰和美化生活。”

TVB早年有太多优质狗血剧,《创世纪》《溏心风暴》《珠光宝气》等等,豪门恩怨戏码被反复演绎,观众还能对一众TVB演员怀揣情怀至今。这些作品的评分,可也都不低。

“狗血”说白了就是一种极致情境下的故事,无论是失忆、癌症、陷害、背叛等等手段,都是把主角逼到了悬崖峭壁,再让观众紧张地看着他们一步步攀爬、向前,最终安全落地。现在的“生活流”选择直接拍悬崖上下的风光,也不失为一种好看的角度,但终归是少了那种被逼至绝境的刺激。

也许创作者也和观众一样,在都市生活里需要治愈,而不是鸡飞狗跳和接踵而来的困境;在舆论环境当中需要妥协,对“制造话题”反而产生了畏惧。

只是至少从最近热门的一些现偶看,这种方向上的大转弯,似乎没有取得最理想的结果,反而错失了再雕琢一下“狗血故事”的机会,一些类似《三十而已》项目,很可能就在如今的聒噪环境中胎死腹中。

也有受益者,回到开头,仙侠剧就成了都市狗血的代偿。在这个庞大的、架空的世界里,一群俊男靓女没有现实烦恼,只有爱情,把爱情的纯度放到了最大。华美的特效和高颜值都是在烘托爱情气氛,它是十几岁观众的疼痛青春,是几十岁观众的狗血需求。

而更多在社交媒体上“不长嘴”的观众,最终会决定作品的热度——只是可惜,他们本能看到更优质的“狗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