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张文
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滨州水务事业动员会举行,继去年完成投资51.31亿元,实施水务项目88项后,今年滨州市计划投资86亿元,继续实施68项水务工程。连续两年投入近140亿元,全力实施水利工程,在滨州市水利事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此大的手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滨州市在机构编制方面实施的多项重点领域改革和重大制度创新。
滨州市抓住党建统领关键所在,用有限机构编制资源撬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无限发展空间。滨州市将住房城乡建设局涉水行政管理职能整合并入市水利局,组建市城乡水务局;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所属市城镇化服务中心涉水服务保障职能与市水利局所属市水利保障服务中心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这标志着滨州正式步入水务一体化时代,解决了以往水资源领域存在的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多龙管水”等堵点问题。
聚焦市委重大部署,抓好编制赋能,持续加强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建设。无独有偶,为全面加强市委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2022年7月上旬,滨州市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技创新委员会,锚定“科创品质更强”的目标,打造“一个全域科创布局、两个专门机构保障、三项工作制度配套、四个界别专项运行”工作模式,统筹推进全市科创体系完善、科创平台建设、重大科技任务和项目实施。滨州市委科创委在建立全域化科创布局、增设支撑服务机构、明确规范化运行制度、实行界别化专项分组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谋划改革创新、赋能城市发展中,滨州抓住“关键一招”,以党建统领,将党建融入业务课题攻关、融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建统领力度、业务融合深度、工作能力效度。结合课题攻关探索编制统筹,滨州市对适合下放事权、市场化、智能化、需要“瘦身”的单位,以“基础编制”与“周转编制”相结合的方式调整编制、保障运转。其中,周转编制随单位人员调出、退休后逐步收回,预计全部消化后,每年将减少财政支出9700余万元。
在省内率先建立市级行政编制统筹制度,为重点领域保障机构编制事项21项,拿出27名行政周转编制专项解决市人大、政协任职人员占原单位编制造成的进人困难问题;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相关责任部门设立儿童产业科,在市县两级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编制配置效益的提升,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进一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