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和动物的消化系统有关科学家都知道:每一种动物都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只适合吃某一类食物。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运作情况、消化系统,都跟肉食动物完全不同。脊椎动物可以按照其不同的饮食习惯分为三类:食肉类、食草叶类、食水果类。让我们仔细看一看究竟人属于哪一类:食肉类动物——肉食兽(包括狮子、狗、狼、猪等)都有独特的生理设计,跟其它所有动物差异很大。它们都有非常简单而短的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只相当于自己身体三分之二那么长。这种设计是有道理的:因为肉类腐烂得极快,腐烂之后变成的物质对身体有害,如果让它们存留体内时间稍长,会毒害血液系统。因此,肉食动物都有短的消化道,好使肉类腐烂后产生的毒素(见下文)不致毒害自己;肉食动物的胃也含有大量盐酸来消化肉类那些纤维和骨骼,这些盐酸的份量比素食动物高10倍。食肉的动物多在晚间阴凉的时分外出觅食,白天炎热时睡觉,因此不需要汗腺来令身体降温,不会透过皮肤出汗,而是由舌头处流汗。素食的动物却不同,它们一天到晚大多数时候在觅食,要在烈日之下活动,因此透过皮肤流汗,牛、马、鹿、象等都是这样。肉食与素食的动物差异最大的地方,是它们牙齿构造不同。肉食动物除了有尖锐的爪之外,还有尖利的牙齿和强而有力的颚,用来咬死动物。它们一般有特别长的犬齿,方便插穿硬又厚的皮,撕裂骨肉。它们没有臼齿,这是因为臼齿是用来磨碎食物的。植物如树叶果子都要先在咀里磨碎再送到胃里,才容易消化,肉类则不用磨碎,整个消化过程都在胃和肠里进行,以猫为例,它是几乎完全不能用牙齿磨碎食物的。食草叶类动物那些靠草和树叶维生的动物(例如象、牛、羊、马),往往不断要吃又多又重又粗的食物,消化这类东西,整个过程就要由咀里开始:它们的口水里含有唾液淀粉。这类食物一定要好好嚼碎,混和了唾液淀粉,才可以打碎吸收。因此,食草叶类动物都有24只特别的臼齿,不断左右移动来碾碎食物(肉食类动物的犬齿则只是上下移动的)。食草叶类动物没有爪,也没有尖牙,它们喝水时把水噬进咀里(所有肉食类动物都是用舌头舐水喝的)。由于食草叶类动物吃的东西不会很快腐烂,无妨让食物慢慢经过肠脏消化,它们的消化系统比肉食类动物长得多:肠的长度是身体总长的10倍。最近科学的研究发现:食草叶动物如果改吃肉食,身体受害是十分严重的。纽约梅蒙内德医院的威廉?柯林斯医生做过一番研究,发现肉食类动物“处理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能力是几乎无穷尽的”,而吃草叶的动物却相反:若每天在兔子的饲料里加进半磅动物脂肪,两个月之后,兔子的血管塞满了脂肪硬块,开始患上动脉粥样硬化这种严重的病症。人的消化系统正像兔子那样,并非是设计来消化肉类的,吃得肉越多,病得越厉害,下文将详细讨论这个问题。食水果类动物——这类动物包括人猿,即是人类最接近的动物界先祖。人猿主要是吃水果和硬壳果过活的,它们的皮肤有千千万万个小孔用来排汗,也有臼齿用来磨碎食物;它们的津液是碱性的,而且像食草叶动物一样含有唾液淀粉,在口里开始消化过程。它们的肠极端迂回曲折(“打饼”状),相当于12倍身体的长度,方便慢慢消化水果与蔬菜。人类——人类的构造跟食水果类动物一模一样,跟食草叶动物十分酷似,跟食肉类动物完全不同:人的消化系统、牙齿、颚骨构造、身体运作功能与食肉类动物有天渊之别。像人猿一样,人的肠是身体长度的12倍;我们的皮肤有千千万万小孔用来排汗以降低体温;我们用啜的方法喝水,像所有素食动物一样;我们的牙齿和颚骨构造都是为素食而设计的,我们的口水是碱性的,含有唾液淀粉,用来消化谷类食物。由此可知,人类的生理设计完全不是吃肉的,我们的生理构造与消化系统显示我们已经过了千千万万年的进化过程,一直都是在吃水果、硬壳果、谷类、蔬菜过活。再者,事实很明显,人类的本能是非肉食性的。我们都要别人把动物杀死,自己才吃,若要自己动手宰杀,会感到倒胃、不舒服。我们也不像所有其它肉食动物那样吃生肉,而是要煮、烤、煎熟才吃,用种种调味品来掩饰肉的真味,总之要令到它不像原来的情况。有位科学家这样解释:“猫嗅到了一块生肉会流口水,很想啖之而后快,嗅到了水果却不会这样。如果人喜欢抓捕雀鸟,用咀活生生撕开它,吸吮它温暖的血,那么可以肯定大自然给了人吃肉的本能。相反,一束晶莹的提子会令人流口水,即使不肚饿也想吃,只因为人觉得它真正好吃。”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包括提出进化论那位伟大的达尔文在内,都肯定早期的人类是捡拾水果吃以维生的,一直到今天我们的生理构造并未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