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
(资料图片)
夏至不是入伏的第一天。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夏至的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在每天的黄昏时候观察北斗七星,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夏至第几天入伏
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也就是入伏的首日。2022年7月16日是入伏的时间。
具体计算方法:2022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于是7月16日就成了今年初伏(也叫头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
往年入伏日期
2021年
北京时间2021年7月11日正式入伏,2021年的“三伏”,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三伏”时长40天。这是从2015年起,连续7年的“三伏”都是40天。
2020年
北京时间7月6日23时14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标志着即将“出梅”入伏,炎炎盛夏开始登场。7月16日入伏,而7月6日至7月21日为“小暑”,其间正逢“三伏”的“头伏”。
初伏: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8月15日-20www.nfysw.com20年8月24日。
夏至是入伏吗
夏至还没有入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入伏,指的是进入三伏天。“伏”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表示阴气受到阳气的压迫藏伏在低下的意思。入伏后,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了。
我国入伏时间的确定,是根据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并循环使用。 整个伏天会持续40天左右,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
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三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伏天的三个阶段,还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三伏天呈现夜短昼长的状态,太阳直射的时间长,地表吸收的热量会远远大于散发的热量,大量的热量累积在地表面,使得末伏的气温会略高于初伏的气温。
夏至入伏吗
夏至这一天并不是入伏,夏至一般是在6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天气开始渐渐变热,还伴随着雷雨天气。
入伏一般吃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这里面的庚日一般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夏至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夏至是夏九九的起点,每个九天为一个九,每年的三九、四九是全年最为炎热的季节,从夏至之后就开始进入蒸桑拿的天气,天气高温、闷热、湿气重,让人感到胸闷、烦躁。
夏至调养要顺应季节的特点,从立夏开始,人体内的阳气开始不断向外疏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阳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夏至这一天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所以在养阳气的是也不要忘记养阴。
夏季酷暑难当,应该调养好心态,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这样才能够精神饱满。
夏季需要注意养生,这个时候建议晚睡早起,加上午休,保证一天有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此外,夏季应该避开最热的时候出门,最热时间出门容易引起中暑,所以不建议出门。
夏至是入伏的头一天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头一天,但是入伏和夏至有关。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入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