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7万余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73.38%,较2018年下降62.75%。

李睿懿表示,近年来,在严厉惩处和有效治理下,我国毒情呈现整体向好态势,但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禁毒工作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审判工作角度看,当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为“案件数量持续下降”“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源头性毒品犯罪呈现新态势”“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突出”等特点。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7万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73.38%,较2018年下降62.75%。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从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的10875件和35867件分别下降了92.16%和82.43%。

发布会上,最高法还公布了10起毒品犯罪和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据悉,此次公布的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严厉惩治源头性毒品犯罪的坚定立场。张胜川作为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组织、指挥数十人走私毒品入境并运往全国各地,罪行极其严重;严荣柱组织多人制贩新型毒品甲卡西酮,董胜震向社会大肆贩卖,罪行极其严重;吴纪剡等组织多人非法生产制毒物品麻黄碱,情节特别严重,均应依法严惩。二是体现了依法严惩新型毒品犯罪的鲜明态度。严荣柱、董胜震案,系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公布因涉新型毒品甲卡西酮犯罪核准被告人死刑的案例。同时,结合当前毒品滥用情况和犯罪形势,此次公布了4起涉有医疗用途麻精药品的案例,占比为历年最高,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遵规守法和安全用药意识。三是体现了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除体现依法严惩的案例外,此次还公布了对具有自首、从犯等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从宽的案例。其中,蔡泽雄、林小波积极响应敦促投案自首通告,主动自境外回国投案,认罪悔罪,人民法院对二人依法从轻处罚,兑现了政策,体现了区别对待,做到了宽以济严。四是反映了涉毒次生犯罪的严重危害。韩敏华案是一起走私麻精药品入境后用于实施强奸犯罪的典型案例,韦颖案是一起因吸毒诱发严重暴力犯罪的典型案例,充分反映出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发人深省。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增强做好禁毒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继续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深入推进毒品案件审判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禁毒综合治理效能,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禁毒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