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21日,国家疾控局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提出,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3类重点人群要做好高温热浪健康防护。
敏感人群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包括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指南》提出,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开高温,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避免饮用含糖量过多的饮品;注意尿量及颜色,若尿量减少、颜色变深,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同时,要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他人帮助与照顾。对于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老人宜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
对于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指南》提示,要减少运动,适当补充电解质,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应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对于户外作业人员来说,首要的是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200毫升~300毫升),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其次,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此外,应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预防职业性中暑并定期健康体检,严禁患有慢性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瘀痕面积≥20%、癫痛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