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宇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恶性肿瘤的“双首”。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教授吴一龙介绍,早期患者如果术后不接受辅助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因此辅助治疗对于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吴一龙教授分享肺癌辅助治疗成果数据。陈宇龙/摄

我国的肺癌患者中,80%患者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30%可进行手术。在这些患者里,30%有驱动基因EGFR靶点突变。自2005年第一款肺癌批准治疗药物吉非替尼进入中国至今,EGFR靶向药物不断“进阶”,如今已形成“三代同堂”“八药同市”局面。

吴一龙认为,对于肺癌早中期患者(IB-IIIA期)而言,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是手术。不过,即使手术很成功,肉眼已看不到肿瘤,但身体某个角落可能依然还会藏匿着个别残留癌细胞,导致一段时间后复发。

“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获益往往是肺癌患者的第一诉求。”吴一龙表示,辅助化疗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选择,但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几乎束手无策,而辅助靶向由于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可以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

吴一龙表示,早中期肺癌的规范治疗理念建设不仅要关注术后辅助治疗,也要重视肺癌的早筛早治。“多数肺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类似胸闷、气短、疼痛、咳血等症状,说明肺部肿瘤已经长到一定体积,压迫到其他器官,往往已经是肺癌中晚期了。”他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烟灰或油烟、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需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

近日,2023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中,一项关乎肺癌早中期患者“治愈”可能性的研究数据公布。对于有条件进行手术的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术后使用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5年生存率可达88%,降低51%死亡风险。在该研究中,吴一龙是带领全球200多个中心的三大主要研究者之一。

接下来,吴一龙团队将继续扩展相关研究的随访,直到有肺癌患者10年生存期结果。该团队也会关注患者持续生存情况,其次特别着重收集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