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这里的菜都不愁卖,下午装车,明天中午就能摆到北京人的餐桌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镇长钱龙玉说。多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宁城县的优势产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反季节蔬菜更是成了畅销京津冀等城市的“抢手货”。近年来,宁城县把“菜、果、牛”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牢根基。

不仅如此,宁城县以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强化机制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宁城县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通过建机制、强措施全民参与打造“净美乡村”,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做大传统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200米长的大棚种植番茄,越冬茬纯收入8万多元,夏茬还能收入4万多元,这座大棚保证了一家人的小康生活。”正忙着采摘番茄的大城子镇农民于兴海说。于兴海是当地种植温室蔬菜比较早的农户,也是小有名气的技术员,在经营棚室的同时注册成立了绿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秧苗、肥料、农药、技术及销售服务,年收入50多万元。

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宁城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走“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的产业振兴之路,带动全县农民每年人均增收超过1.13万元,带动脱贫人口增收7300元,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三大产业农户达到9.1万户、2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近58%。

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2万亩,年产蔬菜126万吨,产值53亿元。全县建成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韭菜、食用菌6个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园区,64处日光温室千亩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58个。注册了“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番茄”“宁城滑子菇”4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头育肥牛能赚2000多元,我这2个养殖小区,200多头牛基本都达到出栏标准,能赚40多万元。”宁城县成峰肉牛养殖基地养殖户倪青志告诉记者。2017年,倪青志进入养殖小区养牛,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尝到了肉牛养殖的甜头,现如今儿子、女儿和他一共经营4个肉牛养殖小区,年收入100余万元。

宁城县既没有草场更没有草原,但有154万亩耕地,年产玉米60万吨、秸秆70万吨。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宁城县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采取西部丘陵山区发展基础母牛,东部平川区发展优质母牛和架子牛,国道508沿线发展育肥牛的产业布局,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西繁东育”的产业格局。去年末,全县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390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61处、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的肉牛集聚区2处,全年肉牛存栏达到49万头,出栏肉牛36万头,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9亿元。

宁城县地貌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山多人多耕地少,气候温润、日照充足,适合发展林果业。1995年,当地培育出了适合寒冷地区栽植的“寒富苹果”,获得国家推广认证。宁城县依托自然优势向群山要效益,建成万亩以上林果乡镇6个、千亩以上林果基地38处,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25万亩,盛果期面积8.2万亩,年产果品15.6万吨,产值7.8亿元。注册了“宁城苹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宁城富硒苹果,小城子镇八座台苹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富硒果品示范基地”,富硒宁城苹果被评为“中国十大富硒品牌”。

“为加快‘菜、果、牛’三大产业发展,宁城县特别出台了发展规模不设上限、补贴资金不设上限、考核分值不设上限的‘三个不设上限’激励政策。”宁城县县长张海轩说。

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带动农民共富

“我既是这里的工人又是合作社的股东,不但务工能有1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年底还能分红2万多元。”正在玉米种子基地忙着拔草的大明镇二肯营子西村村民田志伟说。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宁城县充分发挥“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县建成肉鸭全产业链生产加工企业塞飞亚、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东方万旗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企业50多家,发展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1776家。

围绕设施农业产业,宁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开工建设年育苗3亿株的育苗工厂;投资1.2亿元的宁城首农、投资1.06亿元的北京吉奥净菜加工项目;投资10亿元集智慧种植、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千喜鹤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投资3亿元集智慧种植、高端品种展示为一体的山东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能力强、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提供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广大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龙头企业带动9.85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带动2.4万户农民共同发展产业。一个个“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开工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月月领工资。

全民同参与 共同打造净美乡村

腰包日渐鼓起来的农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

“过去垃圾池离得远,我这腿脚不方便,只能随手丢在路边。现在好了,家家两个小垃圾桶,还有专人每天早上来回收,谁要是再往路上乱扔垃圾,我第一个不答应。”天义镇红庙子村村民张树文说。

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2020年,宁城县印发《宁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同时,宁城县按行政村、主要公路沿线、园区和基地等重点部位划分网格,多网合一、细化到块,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村干部、工作队,确保将责任明确到人。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按照每人每年30元标准收取卫生保洁费,每个村配备3-4名保洁员进行公共区域日常保洁服务。招标引进航天三创环保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县财政每年投入2696.2万元,负责625个自然村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推进“户集、村收、乡转、县处”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大力推行垃圾减量“五指分类法”,针对性处理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等垃圾,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对河道内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清除,完成恢复河道治理23.5公里。

如今,依托县域内3家粪污处理中心,集中收集粪污进行有机肥加工,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残膜拾捡率达到9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四旁绿化村5个,栽植绿植1.36万株,安装广场、村庄路灯217盏,街巷硬化1300平方米,种花22万株,群众卫生意识、共建美丽家园的愿望显著提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