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牢记殷殷嘱托,去年7月,成都市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自启动“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以来,成都按照“十化同步”标准,全域提升打造“一带十园百片”核心区。


(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打造“天府粮仓”仍重任在肩。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再次强调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眼下,成都各地水稻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稻香,绿油油的水稻抽出健壮的稻穗,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让种植户增收超20%

“今年是我在家乡种粮的第8个年头。”近日,走在崇州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王伶俐时不时蹲下身,将稻穗摊在掌心,查看稻谷成熟情况,并在本子上仔细记录。她要掐好收割时间点,提前安排农机收割,并及时送往烘干中心烘干。

2015年大学毕业后,王伶俐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名职业经理人。到今年,王伶俐掌舵管理的良田增加到5600余亩。

5600余亩,在父亲那一代,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个数字。“全程机械化,让种地有准头、发展有奔头、生活有盼头。”王伶俐娓娓道来,育秧用育秧机,平整有旋耕机,插秧时采用插秧机,施肥撒药用无人机,收割则用收割机和拖拉机。在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后,1个人就可以开着插秧机,1天内完成50亩田的插秧工作;耕种5600多亩土地,在最忙的时候,也仅需30多人。

这些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王伶俐所在的崇州,从建设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起步,在成都率先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原来条块状的“小田”逐渐变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集中连片的“大田”。

王伶俐表示,高标准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远远高于靠天吃饭的“望天田”。“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种田成本下降超过10%、每亩增产增收超过10%,两项叠加,可让种植户至少增收20%。”

“高标准农田是成都‘藏粮于地’的代表作。”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成都市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生态友好、稳产高产的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至今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藏粮于技

田间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产好粮、多产粮,也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

在郫都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东林片区核心区的高标准农田里,20个智能化农业监测设备(大田工作站)矗立在稻田中,包括智能超清摄像头、小型气象站、土壤传感器、太阳能光伏板、风能发电机等。“通过大田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空气湿度、田间温度、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一有异常,后台会收到预警。”种了半辈子地的李明城感慨,过去种地缺乏精细化管理,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减产,如今田间管理变得智慧高效。

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300亩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实行小麦、水稻轮作,耕种管收全过程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修建农业机械库,实现了由拖拉机、收割机、运粮车等机械完成的无人化作业。

随着一项项充满现代感的农业“黑科技”在田间地头扎根,成都农业现代化正加快推进。

“种业强市”也是成都“藏粮于技”的关键一环。以“种业强市”为目标,成都将现代种业纳入全面实施建圈强链的2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之一,构建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总部区“双核”为驱动,以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津天府农博园、蒲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点为支撑的种业发展格局。

种业开路、科技提升,“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多地传来丰收增产的好消息。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成都小春粮食平均亩产提高了6.8公斤,其中,崇州市2023年小麦新品种蜀麦1868百亩连片实测验收,亩产达516.9公斤,创成都平原新高。

锚定目标

今年新培育家庭农场560家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关键举措。

去年7月,成都市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等“1+5”政策体系,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园百片”。围绕体现“更高水平”,成都提出了构建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现代经营体系。

自启动“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以来,按照“十化同步”标准,全域提升打造“一带十园百片”核心区,成都推进快速、稳健。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好天府良田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基础。成都将在2027年把符合立项条件的110.3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其中,今年将加快推进2024年度40.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9月底项目全面开工,年底前全面完成16.2万亩改造提升任务。

同时,成都将深化实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推进种粮主体培育。到今年底,新培育家庭农场560家、农业职业经理人10000名,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600家左右。

围绕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都今年将组织开展“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高产创建,实施“最佳种植能手”高产挑战赛。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依托“一带十园百片”建成16个千亩科技研发应用核心区、107个百亩科技研发应用核心区,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全市将提前启动星级粮油园区评定工作,力争培育30个以上市级星级粮油产业园区,争创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集群1个。

此外,还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支持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大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