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21日,由国网青海电力牵头完成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技术及应用”成果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旨在从多能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优化调度、协调控制三个关键技术研究,以多能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解决新能源“不听话”问题,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新途径,标志着我国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青海电网电源类型涵盖风、光、水、火、储等多种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但“风光”难以驾驭。“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就是围绕多种能源资源不确定性与调控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机理及其同质化表征方法这一科学问题。该项目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历时5年联合攻关完成。
据悉,项目团队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围绕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和供电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多类型能源的时空耦合和互补特性复杂、协调优化决策难度大、运行风险难以准确量化等难题,开展了多能源电力系统统一建模、规划设计、互补调度和控制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了多种异质能源的多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多种特征参数的辨识方法、电源规划可靠性准则以及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构建了多能源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风险防控一体化构架,实现多重因素下,风、光、水、火、储等多种类型电源的最优布局,多能源机组优化调度和新能源场站最大化发电,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驾驭”新能源提供了可靠工具,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贯彻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9年开始,项目相关成果已推广应用于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国内多个新能源高比例省区及以上电网,实现了最大化消纳新能源的同时有效降低调度决策风险,为这些地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电源选型与优化配置、制定电源发电计划和电量交易分解计划、评估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实现多源实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高新能源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组试验人员开展青海新能源电站多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调度控制装置现场调试。何炳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