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大伯介绍,在当地,甜龙竹得到夏天才出笋,一般售价在每斤3元左右,“冬天的甜龙竹笋,价格可以卖到每斤十几元”。

从2022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教授桂仁意就利用寒假时间前往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等地送“科技红包”。

他带着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生团队,连续多年向当地竹农传授改良甜龙竹种植方式的技术,让昔日只有夏天才能出笋的甜龙竹,实现了冬天也能出笋,卖出了好价格,增加了竹农的种植收益。

“原先亩产值只有几千元。”朱大伯表示,“桂老师教我们种植甜龙竹,指导我们加强水肥管理,实现竹林结构和目标产品调整,现在我们最高亩产有15000多元。”

这几年春节前,桂仁意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南昌江、广东韶关、重庆忠县、四川宜宾等地的竹林里度过的,他给竹农们送上各种形式的“科技红包”——指导他们经营管理竹林,帮助他们选育优良的竹子品种。

桂仁意觉得,作为一个农林科技人员,把科研成果播撒在三农大地上,让科研成果造福民众,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事实上,每年春节前后,浙江农林大学的很多教授会带上科技资料,带上最新成果,走出学校、实验室,给各地的农民送上一个个“科技红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