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有济
儋州最早设置建制是在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历史长河里,儋州的行政建制名称几经变易。
儋耳郡,儋州第一个行政建制
(资料图片)
儋耳郡,是儋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行政建制。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设立珠崖郡和儋耳郡。儋耳郡的郡治位于今儋州市三都办事处辖境内的旧州坡。儋耳郡领五县,其属县儋耳县的治所也在这里。
儋耳郡郡治的选址,位置优良,此地水源充足,附近还有港口湳滩浦(湳滩港)。湳滩浦港腹深口浅,潮涨时,港腹水约丈余,可容二三千担大船,到潮退时,水浅露沙,港出口即交大海,可谓交通便利。
儋耳郡存在时间不长,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成立时间还不到30年,儋耳郡便被罢,其辖区并入珠崖郡。东汉、三国时期,都复置过儋耳郡,文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丹阳人僮尹和三国时吴国重臣陆凯曾担任儋耳郡太守。
儋耳郡之后,崖州登台,这是儋州历史上又一个行政建制。
南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因巾帼英雄冼夫人之请,梁武帝在儋州之地设置崖州,管辖整个海南岛,领有珠崖郡及义伦、朱卢等县。儋州第一次成为海南岛的政治中心。据南宋名臣李光《儋耳庙碑》的说法,崖州的治所最开始在西汉儋耳郡故址,后来因为发生水患,冼夫人将治所移到了高坡(今中和镇)。高坡地势平坦开阔,有北门江流过,自然条件比三都旧州坡更好。
南梁设置的崖州,一直存在到隋朝。隋大业三年(607年),崖州改为珠崖郡,仍统辖全岛之地。回望历史,距此时近700年前,儋耳郡被并入珠崖郡,而近700年后,在儋耳郡故地设置了珠崖郡,历史有时就是如此让人捉摸不透。
崖州改为珠崖郡三年后,儋耳郡再一次出现。隋大业六年(610年),海南岛重新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儋耳郡治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镇,珠崖郡治所回到了西汉珠崖郡故地,即今海口,临振郡治所则在今三亚。
唐代,儋州一名开始出现
隋朝灭亡后,历史的车轮驶进唐代,行政建制“儋州”一名开始出现。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海南岛置崖州、儋州、振州三州。儋州的治所,仍设在今中和镇,崖州、振州治所分别在今海口和今三亚。此后,历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初期,今中和镇一直是儋州大地上最高建制的治所所在地,时间长达一千多年,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粤南名镇”。
唐天宝元年(742年),儋州改为昌化郡,到了唐乾元元年(758年)恢复为儋州。这个昙花一现的昌化郡,可能是宋代儋州改为昌化军的直接名称渊源。
五代十国时期,沿用儋州这一建制。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儋州改为昌化军。昌化军的存在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北宋和南宋。只不过,旧名儋州还经常在用。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的苏东坡,在自己所写的诗文中,也使用了“儋州”一名。如他的《自题金山画像》就有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昌化军在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一度被废,以其属县宜伦县领感恩、昌化,隶属琼州。这个宜伦县,治所也在今中和镇,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南梁崖州的义伦县,其在隋朝和唐朝都存在。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将义伦县改名为宜伦县。到了明正统五年(1440年),宜伦县被废。不管是义伦县还是宜伦县,其县治都与同时的儋州最高建制治所同在一地。
一脉相承的地名文化
绍兴十三年(1143年),恢复昌化军。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昌化军改为南宁军。从此之后,作为行政建制的昌化军不再出现。
改昌化军为南宁军的人,是太守孙公周。宋代儋州学的名教授曾悦正好生活在这一时期,他被擢升为知军,所任官职即南宁军知军。留存至今、位于三都流西村北的曾悦墓,其碑文上也写有“南宁军”这个名称。
南宁军之名称在元朝得到承袭。至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南宁军改为儋州,并一直沿用至清代结束。
1912年,随着清朝的灭亡,民国成立,儋州改为了儋县,包括儋县在内,海南全岛共有13个县。1920年,中和镇在动乱的时局中受到破坏,儋县治所搬离。1925年,儋县治所迁至在敦教坡新建起的新州镇,这里距离中和镇只有几公里。至1958年,才成立不到一年的那大县和儋县合并,名称使用儋县之名,而县治从新州镇搬到了那大县的治所那大镇,这似乎是并县过程的一种折中。到了1993年,儋县改为了儋州市一名并沿用至今。
从最早设立的儋耳郡,到如今的儋州市,千年古郡儋州不仅传承了儋州源远流长的历史,还保存了一脉相承的名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