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漫长的假期,加之部分学生不合理、无规律的作息,容易导致开学后产生失眠、头晕、疲倦等生理表现,以及厌学、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无故发脾气等心理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开学综合征”是学生潜意识的心理防御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抗议”,需要家长和教师用心用情去疏解。

一般而言,为让学生迅速归心归位,学校和教师使出的多是“撒手锏”。最常规的做法是:检查假期作业;开学就组织考试,来个“下马威”……我认为,使用这些招数的效果虽然短平快,但缺少关爱关怀,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提前造势、开展活动、制订计划等方式,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快乐拥抱新学期。

提前一步,氛围造势“收心”。抓住学生家长,让“收心”教育先行一步,开学前一两周,班主任精心遴选一些指导性强、易于操作的收心策略,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提醒家长和孩子提早做好开学准备,如按规定完成作业、准备学习文具用品、提前预习、拟订新学期计划等,营造积极愉快的开学氛围。

同时,指导家长督促孩子规律作息,逐步回归到假期前早睡早起的“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而督促家长通过微信群报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既是有效的检查,也是班级内一种良性的影响带动。

有趣一点,多彩活动“舒心”。开学前,班主任通过微信群发布一些教师参加学校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开学典礼准备等照片,用学校“满血复活”的状态,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的情境,破除学生思想上的“惰性”。这时,班主任也可要求学生在群内上传准备新学期的图片,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带动学生,营造浓浓的开学氛围。

开学首日,除组织参加好学校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等集体活动外,还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班级内开展诸如“我的假期生活”分享、“新本领”展示、励志故事会、即兴演讲赛等活动,用满满的仪式感将教室创设成“强磁场”,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让开学第一天成为学生心中值得纪念的日子。

深入一层,计划满格“强心”。学生对新学期充满着期待和憧憬,新学期就应该有新的期待、新的计划。班主任要提早思考,与学科教师共同商讨新学期班级的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共同制定新学期学生评价机制,如设立阅读积分、劳动积分、体育积分、道德积分等评价内容,激活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上学期做得好的地方,梳理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鼓励和指导学生拟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如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发展哪项特长等,制定学习目标、体质目标、才艺目标、劳动目标等,在计划中实现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