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晟)2023中国算力大会于今日在宁夏银川举行,目前,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多地智算中心“先批快建、各自为战”,出现了专用算力不足,通用算力统筹不够等“偏科”问题,推动算力供给高效普惠已经成为我国算力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算力规模增速领跑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日益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秒。由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保持6.9%的正增长,占全球市场比重达25%,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达48.8%。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我国算力网络建设中,三大运营商是中坚力量。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基础电信运营商在数据中心市场总体占比约为48.32%。从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上来看。中国电信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扩大通用算力,通算新增0.6EFLOPS,达3.7EFLOPS,增幅19%。中国移动表示,对外可用IDC机架达到47.8万架,净增1.1万架。中国联通则布局全面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新型数据中心体系,机架规模超过38万架,推动联通云池覆盖200多个城市。

产业存在“偏科”难题

虽然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偏科”问题。

今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智能计算中心2.0时代展望报告》指出,当前个别地区选择的算力配置出现一定“偏科”现象,只能满足一部分细分场景的需求,不能兼顾多产业、多领域对融合算力的需求。例如某一区域,既有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这类高性能计算所带来的通用算力需求,又有AI模型训练、AI应用推理等专用算力的需求。但现有的算力发展则存在不平衡、有短板的问题。

此外,算力发展不均衡。从区域角度来看,国内主要算力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其他西北地区、中部地区算力严重不足。单一算力无法满足算力增长的需求,尤其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性能更高的算力。这些也都是我国算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动通用算力、专用算力融合,驱动应用走向纵深。

“普慧”算力释放数据红利

面对我国算力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传统计算架构正失去竞争力,必须探索新的计算模式。

“普慧”算力是指同时具备普适与智慧维度的算力概念。其“端-边-云-网”的新算力基础架构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户手中的端,覆盖广泛的云,还有更加靠近数据产生处的边,加上传输数据的高速网络,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普慧”算力。未来算力不仅惠及范围扩大、算力成本降低,而且无处不在的算力也会变成产品和服务,深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各种场景之中,实现随取随用。

在“普慧”算力方面,中国电信也走在了行业前列。今年中国电信在业内率先发布算力套餐,着力推动算力普惠化。中国电信套餐涵盖了中国电信算力服务全系列能力,针对不同场景、不同需求,进行了标准化集成,能够更精准、更全面地满足客户对不同算力的需求,真正推动算力像用水用电一样,随取随用、触手可及。

“万物皆数据”“无数不计算”“无算不智能”的新计算时代,即将开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