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山区休宁县,因历史上出了19位文武状元得名“中国第一状元县”,此地有个“不起眼”的职业院校——休宁徽匠学校。别看学校不大,实力不容小觑,2015-2017届连续三届该校均有毕业生获得全国高职高校木作技艺竞赛冠军,2019年吴晋卿同学获得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银奖,2021年梅子悦同学获得全国首届技能大赛优胜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22年度,该校老师郑宝军荣获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2023年郑老师又再次荣获全省技能大赛木工专业(精细木工)第一名,其学生凌子昂、韩子蓉、吴磊三位同学分别荣获木工专业3个组别的全省第一名,并代表安徽省参加国家级比赛……
(相关资料图)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重要课题。徽匠学校始终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个体成长成才等多维度、全方位谋划和推进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0年来共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万余名。
固本强基,突出质量立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有保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高效,近年来,徽匠学校相继投资5000余万,不断加大实习仪器、图书、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满足学生实训、就餐、住宿等需求,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在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应对教师队伍正常更替,一方面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坚持下企业挂职,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41%;另一方面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兼职教师”的比例,丰富实践类课程教学,截止目前,兼职教师达17人。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适配产业发展。徽匠学校坚持就业前教育和升学教育并重,对专业课程设置精心雕琢,旅游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等以升学为主的专业升学率达95%以上,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传统木工技艺专业注重学有所长,就业率达98%以上,模具制造专业契合县域主导产业需求,与本地5家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
因材施教,突出技能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基础课程职业化、专业课程能力化、实践课程情境化、拓展课程立体化,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坚持把“课堂设在景区”,通过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游中学、学中游”,采用教师下水示范等实践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新现代学徒制,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多岗位学习与锻炼,引导学生融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加快学生职业发展过渡。截至目前,为县域企业输送了近1500名高素质的毕业生,有近20名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近70名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
服务本地就业群体。徽匠学校一直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普通劳动者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累计培训退役军人212人,其他培训各类人员8644人,切实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正风铸魂,突出三全育人
坚持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十大育人”协调发展,切实开足、开好职业道德课,邀请优秀毕业生、社会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重视平衡发展。奉行“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理念,注重音乐、美术、体育授课,增强美育熏陶,提升健康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全校各类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占比32%。
接受市场检验。根据学校对9个用人单位的150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企业对该校毕业生均满意度高达97%,毕业生对就业单位就业满意度94.6%,学生月薪资连年增长,年平均增长8.4%,打通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