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雪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万人齐声复诵屈原笔下名句。在其身后,一个由2300个小粽子叠放成的高2300毫米、直径2300毫米的巨型“追思之粽”映入眼帘。
21日,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水祭”大典在“端午源头”湖南汨罗举行,屈原文化研究专家、科研院所专家代表等参加。
中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与波兰哥白尼、法国拉伯雷、古巴何塞·马蒂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诗歌体裁新颖、诗风浪漫,开创了华夏诗歌史的新篇,影响着汉赋唐诗宋词等一列文学形式的发展,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彰显中华文明内核的重要符号。
10时40分,文化园内屈子祠旁的长鸣钟被敲响。现场通过音诗画朗诵《颂屈子》与实景演绎,还原了2300年前屈原怀沙殉国以及楚国百姓江中寻觅屈原的震撼场景。
随着一声“恭请三闾大夫江河受祭”,在屈子祠内行罢烧香仪式的祭祀队伍手持生猪头、生羊头等祭品,沿中线缓步穿过人群至香草湖旁,带领身披绶带的参祭者登上巨型“主祭船”。
在一片庄重肃穆中,主祭船缓缓驶动,靠近湖中心祭祀点时,鼓声渐密,100艘单篷船吹号击鼓,船员摇桨呼号,依次向主祭船汇聚,象征在汨罗江上搜寻屈原的百姓。焚香、燃烛、赞香、赞烛……主祭人行叩首礼后,全体参祭者行三鞠躬礼,共同悼念屈原。船上嘉宾陆续将粽子、包子撒入江水中,追思屈子。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祭祀活动,现场气氛让人很感动,也让我对屈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阿富汗在华留学生张一白说。
“历朝历代都未停止过对屈原作品及其精神内核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指出,从汉魏六朝的“楚辞学”到民国时期的诗论解读,屈原文化穿越时空得到新生,其报国济民、成就伟业的理想抱负,奠定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屈原忍而不舍和峻洁好修的人格确立出的精神范式,成为穿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参会专家学者表示,将不断追溯屈原精神的根源和脉络,挖掘屈原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