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最近在网络上,一种“互换特产”的社交行为火了。何为“互换特产”?据媒体报道,即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浏览各大社交平台,可以发现,出发点很美好的“互换特产”,换来的有惊喜,比如很多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双方寄出的特产均诚意满满;也有“惊呆”,有网友曝光自己的受骗经历,将快递寄出后却被对方拉黑,或者精心准备的特产却换来了一包手套、一块肥皂、几包纸巾,有的还是对方直接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压根不是被期待的特产,这种不对等和被骗感,成为了不少参与网友吐槽的点。

在如今各地特产线上线下都可方便购买的情况下,“互换特产”为何突然会流行起来?首先,这符合了很多人对于在网络上陌生人社交、在线交友的兴趣,存在新型社交需求,既能满足新奇的心理,又能够带来愉悦的情绪价值,还能顺便一饱口福,可谓轻松减压。

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也能彰显很多人的家乡自豪感。东北的粘豆包、江西的辣椒酱、贵州的折耳根……每个地方的特产都是区域文化的“显眼包”,作为不同地域的网友,互换的这些特产,有些甚至是自家人做的地方美食,其中饱含了家乡和家的味道,网友晒一晒寄出和收获,在社交网络上、在网友面前互相展现一下家乡的特色,显然是一种自发、乐意的分享举动,跟在电商平台、实体店直接购买特产比起来,有一番不同的乐趣。这也可以理解了:在社交网络上,但凡有网友晒出“互换”的收获,评论区往往成为了各地特色的“夸夸群”和讨论版,在点评视频里的特产是否地道之余,大家争相说起各自家乡还有哪些特产和美食,让网络空间传递出了十足的真诚和温馨,让人看了很是感动。

可见,“互换特产”的初心,首先就是对家乡的自信和对远方的期待,是一种值得理解的心态。当然,“互换特产”很重要的还在于互换信任,大家互相加为好友、互寄礼物,基于的是诚信,交往中并不非要送出的物质价值完全对等,更需要心意上的相互回应、心理上的彼此认可。但有人利用这个风潮故意“空手套白狼”、还默默拉黑对方,不止让网友没有获得相应的诚意和回报,严重的还在于损害了网络交友中的诚信,本质上是一种欺骗行为,如果金额大,还可能涉嫌诈骗行为。

和素未谋面的网友互换特产,出于美好的愿望和社交的需求,但毕竟存在不小的风险,除了欺诈,其中还会涉及食品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隐患。在没有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网上互换时,个人要特别注意有甄别,既要留意对方的诚信“痕迹”,也要注意维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

紫牛新闻近日报道过,一位网友发起“相机漂流”计划,一部价值6万元的相机经历了近300个日夜,漂流了42200多公里,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并且带回了千余张记录全国各地人间烟火的美照。在社交网络日益普遍的今天,希望多方呵护好交往中的“初心”,更多一些这样美好的故事,共同打造充满诚信和善意的共有空间。

策划:孙庆

评论员:薛蓓


校对 王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