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人们展开了无数的设想。在家用电脑逐渐进入家庭的情况下,军用的微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此前的一些“狂想曲”也逐渐贴近现实。曾经必须依赖核弹头才能完成杀伤的反卫星导弹,逐渐走向了动能杀伤、较低污染、较低附带损伤的技术路线,成就了冷战末期的一系列反卫星武器辉煌成就。
北约利剑
(资料图片)
1971年苏联首次进行有计划的常规武器反卫星实验后,美国却面临着没有“可用”的反卫星武器的尴尬窘境。诚然,美军可使用核武器空爆实现对低轨道卫星的杀伤,但由于核辐射尘埃带的扩散面积大,必然会严重影响己方的卫星运行。反而苏联的“卫星歼击机”项目允许使用常规武器攻击卫星,虽然命中率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形成了单方面优势。为此,美国快马加鞭,基于AGM-69空地导弹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开始了空射反卫星导弹的研发工作。
图为ASM-135反卫星导弹在1985年9月的试射(图片来源:网易)
不同于此前空射弹道导弹(ALBM)改造为反卫星武器的尝试,美国选择了由F-15战斗机将导弹带到更高的高度来实现反卫星能力。传统的空射弹道导弹往往由运输机投放,打开后部舱门将弹药和降落伞一起抛出,然后在空中点火发射。这种发射方式虽然可以在更高的高度完成投放,但是初始速度依然很低,并且其高度也远远没有达到人类传统航空器的极限。美国空军新的空射反卫星导弹项目要求F-15战斗机以尽量高的速度冲刺到尽可能高的高度,在10千米或者更高的高度发射,从而让导弹具备相当高的初速度和初始高度,从而更容易的飞行到更高的轨道。
图为ASM-135反卫星导弹(图片来源:百家号)
美国空军最终的成品被命名为ASM-135,在1985年进行了发射测试。空军还对发射ASM-135的F-15A进行了特殊改造,以便让HUD能提供方向信息帮助飞行员判断发射姿态,也可以实现自动发射。1985年9月13日,空军试飞员驾驶F-15A在11600米高度,0.934马赫速度下释放了ASM-135,成功命中了555公里轨道高度的P78-1卫星,成为了美国实用化反卫星武器的第一次测试。
红色捕狐犬
铁幕另外一侧,苏联的空射反卫星导弹起步则要晚的多。1983年,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开始空射反卫星导弹的研究项目。得益于从1960年代持续的反卫星技术研究和多次反卫星实验,苏联在卫星跟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的速度很快。早在1974年,苏联就建设了用于导弹和太空防御系统的45Zh6雷达和光学太空物体识别综合体,用于识别军事太空物体,并且为导弹和太空防御系统提供信息和弹道支持,这类设施随后被归入国土防空军旗下。苏联人雄心勃勃的规划了一套包括地基激光器、空射反卫星武器、地射反卫星导弹和激光光学定位器的完整反卫星打击体系,相当一部分建设工作早在1970年代便已经开始。
图为45Zh6综合体“树冠”地面太空监视系统可以探测到太空近地轨道飞行目标(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不同于美国同行,虽然大名鼎鼎的苏-27战斗机相当优秀,但是国土防空军旗下有更适合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米格-31“捕狐犬”。米格-31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但是因为当时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雷达重量高达1.4吨。苏联工程师拆除了庞大的雷达,获得了优秀的飞行性能和挂载能力。第一架改造用于反卫星任务的Mig-31D验证机于1987年完成首飞,第二架则在一年后。导弹的开发则要开始的更早,其配套的79M6“接触”型反卫星导弹早在1978年就开始开发。
图为Mig-31D运载机和79M6导弹(图片来源:网易号)
相比于美国的空射反卫星武器方案,苏联的发射载机平台显然更适合反卫星任务。Mig-31优秀的高空飞行性能和推重比允许在高达15-18公里的高度和2.55马赫的速度发射。不过苏联设计的反卫星导弹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较早设计的79M6型导弹即便有更好的发射速度和高度,也只能打击120公里轨道高度的低轨道卫星。在苏联解体后,这一项目继续得到了发展,配套全新Mig-31I运载机的“伊希姆”导弹重量从4.55吨增加到了接近10吨,可以实现打击高达600公里轨道高度的卫星,达到了和美国ASM-135一样的的水平。
人走茶凉
虽然在1986年的美苏谈判中美国总统里根拒绝放弃ASM-135反卫星导弹,但是美苏双方的空射反卫星导弹研发在新世纪前都基本告一段落。除开相关条约的原因,空射反卫星导弹的射高严重影响了这种武器的发展潜力。在GPS之前,美国使用的定位系统是“子午仪”系统,轨道高度约为1100公里,已经超出了空射反卫星武器的打击范围。苏联的US-K导弹预警卫星和“闪电”通讯卫星都使用苏联科学家发现的“闪电”轨道,近地点高度600千米,远地点高度39700千米,但是近地点位置基本都在南半球,也基本都不处于ASM-135的打击范围内。
图为“闪电”轨道,苏联的大量军用和军民混用卫星均使用“闪电”轨道监视(图片来源:百家号)
相比之下,苏联曾经发射的27枚“卫星歼击机”,虽然只有7枚成功的摧毁了目标,但是打击范围却要大得多。苏联人常常在1050公里的轨道模仿“子午仪”系统的轨道高度进行反卫星演习,并且建立了一批可用的“卫星歼击机”和火箭储备用于反卫星作战,实用价值反而可能超过了最新的“伊希姆”反卫星导弹。
在美苏不约而同地逐渐放弃反卫星导弹时,苏联科学家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天基反卫星武器。既然在地面和空中都很难达到需要的射高,那么从一个有武装的空间站发起攻击,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黄天(海东青科创团队)
审核专家:刘晓峰(资深军事科普作家)
策划: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