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戈
大禹像
中国古典文献有不少夏代战争的记载。《墨子》中记载,“禹征三苗”,最终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竹书纪年》明确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史记·夏本纪》还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另据史书记载,孔甲继位后,“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史称“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左传·昭公四年》载:“夏桀为仍之会,有緍叛之。”……
有战争就会有军队。中国古典文献中记载夏王朝已经有了军队。夏启在发动与有扈氏的战争前,就对军队的将士们发表演说,足以证明夏朝拥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有学者估算夏代的军队规模不会太大,敌我双方参战人数不会超过1万人。夏朝规模最大的战争应该是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这是一场商兴夏亡的生死大战。此战商汤共投入战车70辆、军队6000人,最终打败了夏桀的军队。
虽然我们文献上关于夏代军队的资料不多,但是与夏代战争有关的箭镞、石矛、石戈、石刀等可能为战争用的武器却不乏考古发现。从这些遗物上不难看出,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兵器为主。已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武器以石质的镞类最为常见。在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存出土的石镞造型有三菱形,当属当时的远程武器,用于攻击外敌。
新砦二期遗存出土的有石镞、骨镞、石矛等武器,说明新砦二期时,不乏战争的发生。在远射武器当中,个别大型的石矛,体形硕大,超出了正常使用的范围,有可能是仅作为仪仗用的礼器。二里头文化的兵器有镞、戈、矛等,除石质外也有骨质的。二里头文化还出土有铜制的铜镞,说明夏代晚期制作武器的材料更加广泛了。
这里特别要说一说戈。戈是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夏代主要是步兵作战,用戈啄击,能够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除了石戈之外,夏代开始出现铜戈,夏代青铜戈的形态与石戈近似,表明它们功用相同,只是青铜戈更具杀伤力。此外,在夏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是典型的夏代武器。
在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禹县瓦店等遗址,均见有“乱葬坑”,即把死者投入灰坑当中,死者无一件随葬品,且身体常常做扭曲状,可以想象当时惨遭杀害并被随便丢弃在灰坑中的场景。这些“乱葬坑”内的死者,除同族成员外,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外来敌人。
编辑:梁倓坦 校对:杨伟峰责编:龚政明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