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江北,
却别具江南风韵;
(资料图)
这里有翠幽茶山、白墙黛瓦,
满目只此青绿,一派悠然;
这里藏着北纬36度的香
……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
以“茶”闻名,
小镇北部茶山梯田
位于海青镇茶山田园综合体,
连绵千亩
犹如大地上的“绿色指纹”,
俯瞰绿油油一片。
梯田茶园一碧万顷
近日,记者在茶山梯田看到,成片的梯田内茶农正在忙着采摘茶叶,由于当下茶叶处于生长旺盛期,一名茶农一天大约可采摘茶叶七十多斤。后河西村茶农李大叔介绍,他种植了八亩茶叶,经过精心管理,亩产值近万元。在后河西村李桂华带领下, 记者见到了1965年首次种植茶叶的茶田。
据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山东省实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战略,选定了青岛崂山、中山公园、李沧、胶南海青镇等地方第一批试种。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后河西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力更生,率先试种25亩,为同期面积最大。
海青镇茶山社区后河西村村民李桂华向记者介绍1965年时,海青首次种植茶叶的茶田
海青镇3万亩茶园绿意盎然,山水画卷般铺展在小镇山野上。作为“北茶之源”,茶业是海青镇的支柱产业。
每年5月至6月,海青镇分布在道路两侧的油菜花田花儿绽放一片金黄。绿油油的茶园与金黄色的油菜花相得益彰,远远望去,更加美不胜收。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实践中,海青镇从茶产业出发,挖掘小镇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上的发展空间,结合山、水、茶、竹的资源优势,改善小镇风貌,把海青镇打造成了一个“北域江南”,形成了山野田园竹海林涛与小镇黛瓦白墙飞檐翘角风格相映成趣的景致,漫步海青,竹风、茶韵、小江南的感觉油然而生。
麦田飘香丰收忙
一片金黄的不仅有绽放的油菜花,还有成熟的麦田。
芒种过后,海青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芒种过后,海青镇迎来麦收季节,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开始忙碌作业,农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
海青镇许家村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前不久,海青镇许家村村东的麦田里,各家的小麦陆续收割,开了八九年联合收割机的许家庆驾车穿梭在麦田,这是他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时刻。
“麦收的时候,是我最忙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开车来回在金色的麦田,心情就好。”许家庆说。
许家村麦田的一处大眼井旁的麦田开始收割
许家村许志强书记介绍,当下伴随现代农业发展,种植小麦已经非常方便了,麦收时农民甚至都不需要到麦田,就可以颗粒归仓了,联合收割机在地里跑几个来回,配套运输的三轮车就将麦子拉回家了,收获的麦子卸在房前屋后晒一晒,装袋入仓!该村有麦田600余亩,今年收成非常不错,平均亩产约千斤。
许家村的麦子亩产过千斤
记者在海青镇茶山社区看到,这里梯田错综,黄绿相间,除了特色种植茶叶外,一些小片的地块也种植了小麦,联合收割机不能进入的区域,农民们还是使用镰刀的传统方式进行收割,在这里“扬场”等传统农业生产场景依然存在。
74岁的李大叔正在用镰刀割地头上的麦子,以方便收割机进入
茶山社区农民正在扬场
茶山社区,一位老人用簸箕去除麦糠
“地瓜窖”保留温暖记忆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海青镇还保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地瓜窖。
修复后的地瓜窖
据了解,山东有栽种地瓜的传统,特别是丘陵地带适合地瓜生长,出产的地瓜糖分多、味道佳。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粮食产量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解决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地瓜易栽培而且产量高,可当主食,成为农村主要口粮,直到70年代,地瓜种植面积还很大。
修复前的地瓜窖外观有些破损
地瓜的传统栽培方法是育苗插栽,原胶南县海崖公社南小庄一位农民摸索出新办法,直接把地瓜埋入土垄代替秧苗,产量增加3成。1964年开始,农技部门先在全县普及,又传授到各地,时称“窝瓜下蛋”。“窝瓜下蛋”要用大量地瓜做种,各村有的盖屋,有的修窖,每年秋末集中存入地瓜越冬,以备来年春天栽种。
地瓜窖内全景
在海青镇修七园村,还保留着一处当年生产大队的地瓜窖,历经50多年风雨依然完好。修七园村有270多户居民,全都姓王。村书记王乃志是一名退伍军人,2018年回村干书记,他注重保护村里的历史遗存,申请使用专项资金对村里的清末石碑、地瓜窖等进行了修复保护,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修七园村的地瓜窖修建于一九七一年
“我是2000年退伍的,2018年回村干书记,很想为后代留点历史的东西。”王乃志介绍,村里的地瓜窖是1971年建的,石砌拱结构,冬暖夏凉。当时是生产队时期,村里一共有5个小队,这座地瓜窖就建成5孔,每队1孔。外面墙上对应着5个小黑板,是记录每个队储存地瓜斤数用的。
70年代后期提高复种指数,麦茬地瓜取代春地瓜,而麦茬地瓜只能苗栽,各村地瓜窖屋闲置,再后来小麦、玉米产量大幅提高,地瓜不再做主粮,变为零星种植。弃用的地瓜窖历经风雨外观虽有破损,但整体还算完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村里2020年进行了修复,作为村史教育点使用。
修七园村还保存着两块清代的节孝碑
“窝瓜下蛋”曾被称为胶南人民的一项创举,在粮食紧缺年代做出重要贡献。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留存的“地瓜窖”为后人讲述那过去的故事,唤起一段温暖的历史记忆。
镇志编纂工作已启动
炎炎夏日,清风徐来;海青历史,精彩再现!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现已启动镇志编纂工作,修志存史,鉴古知今,以启未来。深入挖掘、全面记述海青镇历史,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关资料。
这些资料都在征集范围内
凡涉及海青镇人文地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地质气候、灾情异事、土特物产、风土人情、方言谚语、文物胜迹、政治变迁、党政活动、交通建设、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知名人物、宗教民族、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方面的资料,均在征集范围。
1.纸本资料:
契约票据老家谱老课本都可应征
有关海青镇及各村的史料;民国时期及以前的契约、票据、证件等;老家谱、老字画、老课本;1980年前的集体账本和家庭账本、户籍册、票证等;海青人发表的优秀作品,其他人士发表的与海青有关的优秀作品。
2.照片:
定格历史的14类镜头,深受欢迎
反映海青镇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生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各类老照片。包括以下方面:
(1)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工程建设。
(2)上级主要领导人到海青考察工作。
(3)历史文化名人在海青工作和生活照片。
(4)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海青纪实照片,如传统生产和贸易活动、风俗民情、民间工艺、传统服饰、文艺表演、不同时期的旧村貌、老建筑、老民居、老店铺、老作坊、老匾额、古树等。
(5)反映镇、村面貌变化的照片。
(6)反映百姓吃穿住用行等变迁照片。
(7)体现海青镇“第一次、第一人、海青之最”等内容的照片。
(8)曾在海青工作、生活人士保存的在海青时的老照片。
(9)反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老照片,如耕种、麦收、秋收、打场、推小车、打墙盖屋等劳动场面,手工制作如打铁、织布、纺线、编筐、编席、编苇箔等照片。
(10)老供销社、商店、老粮站、老邮局等场景照片。
(11)反映农村风土人情的照片,如婚丧嫁娶、祝寿、过年过节等。
(12)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老战士及家人保存的老照片。
(13)老照相馆及摄影爱好者保存的照片。
(14)其他有价值的照片。
3.实物:
老建筑老农具也在应征之列
(1)老建筑。古墓、古碑、古井,1975年前的房屋、仓库、桥梁、水利设施等。
(2)老农具。如木轮车、老水车、老犁犋、双铧犁、耧、耙、碾、磨、碓、纺线车、织布机等。
(3)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生活物品。如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服饰、炊具、餐具、储粮器具等。
入选资料原件一般现场返还
入选征集资料或物件,不收原件,采取拍照或扫描留存,一般现场返还。如需抄录、复制的资料,编纂人员写借条。
资料提供者应保证资料真实性和不侵权性。
对提供有重要价值资料或线索的,将在镇志附录中予以记载。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适当奖励并赠送镇志一本。
这样联系编纂办公室
您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微信交流群等方式,联系《海青镇志》编纂办公室。
电子邮箱:hqzzbzb@126.com
微信交流群:
您了解海青镇吗?
对海青镇有记忆吗?
欢迎您为《海青镇志》的编撰
添砖加瓦哦~
---------------------
●据半岛全媒体记者 陆金星、绿茶小镇海青
●责任编辑:树叶
●校对: 姚佳审核:小新
◆联系我们:neirong58(微信)
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