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在合肥举办“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研讨会。什么是“大黄山”?“大黄山”有哪些优势?如何推进“大黄山”建设?记者就这些问题对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华进行了采访。

“大黄山”应势而生

“皖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优良、文旅资源最富集、市场空间最广阔的重要区域之一。 ”袁华介绍,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即“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5个县(市、区);其核心区为黄山市、池州市全境,以及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共18个县(市、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2021年10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这既是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深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标志着示范区建设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袁华说。

今年初,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打破市域界线,统筹推动“大黄山”四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整体合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构建以黄山市为龙头,辐射带动池州、宣城、安庆三市的“月照三星、三星拱月”共进发展新格局。 “‘大黄山’即指皖南示范区核心区4市18县 (市、区)。 ”袁华说。

“大黄山”聚势而为

“‘大黄山’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在袁华看来,“大黄山”山水人文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山水冠绝天下,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群峰竞秀,长江、新安江、秋浦河数流穿境,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镶嵌其间。传统村落星罗棋布,古民居古村落9000多处,“西递·宏村”是中国唯一的古村落类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人文璀璨夺目,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影响深远。徽菜、名茶、文房四宝驰名四海,徽剧、黄梅戏源远流长。皖南示范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6万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500余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安庆市、绩溪县、黟县、桐城市5座。

“大黄山”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皖南示范区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两大国家战略板块,合福、杭黄、宁安等高铁实现了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主要城市的快速通行。其中,“杭黄铁路”沿线串联4个世界遗产、7个5A级景区和100多个A级景区,成为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合福高铁”穿行于青山秀水之间,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芜宣机场、天柱山机场等航线联通全国主要城市。池州、安庆等皖江港口群,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港口80%以上。

“大黄山”旅游新型业态持续涌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非遗民俗、茶旅融合、田园艺术季、大地景观等创意产品精彩纷呈;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已发展到2700多家,形成了黟县塔川、泾县月亮湾、徽州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研学旅游快速兴起,徽州文化、农耕体验、非遗传承、中医药等研学内容不断丰富;皖南川藏线、九华秘境、皖浙1号风景道等成为网红自驾旅游线路;宏村高空滑翔、天柱山低空飞行、黄山168徒步等体育旅游项目深受欢迎。

“皖南示范区旅游生产经营单位1.7万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111家,分别占全省的72.7%、52.6%;星级饭店135家,占全省51.5%;旅行社726家,占全省46.6%。全省在建旅游项目1550个、总投资7587亿元,其中皖南旅游项目854个、总投资4772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5.1%、62.9%。 ”袁华用一组详实数据列举了“大黄山”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大黄山”乘势而上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反复谋划论证,形成了“大黄山”建设行动计划初稿。围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医养康养、商务会展、特色主题”,梳理了产品建设任务清单,涉及5大类25小类1269个项目,编制了招商项目册,谋划了126个招商项目,投资需求2063亿元。

“随着文旅跨界融合的深入推进,旅游与自然资源、交通、农业、林业等结合更加紧密,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统筹要求。同时,国土空间等各类规划的刚性约束也越来越严,更加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要素保障,为旅游业发展预留空间,为资源整合创造条件。 ”袁华认为,“大黄山”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必须突出产品的系统性、产业的联动性、区域的互动性,做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唯有对照国际标准,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世界各地游客才能更加便利地到访“大黄山”。因此,“大黄山”需要不断推进国际化旅游环境、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交通、国际化旅游服务。

“创新是旅游的生命。 ”袁华说,“‘大黄山’需要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文旅产品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加快培育数字旅游体验新场景。通过创意赋能,推动传统产品的现代表达、时尚呈现,让徽文化、古村落、传统工艺‘活’起来、‘热’起来。通过融合赋能,不断拓展旅游新空间,催生新业态,持续推出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养心养身的休闲度假康养产品,打造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地。 ”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 “大黄山”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又要充分发挥国有旅游投资平台的作用,实现文旅资源高质量开发。袁华建议,“大黄山”要强化产业协同,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作用,依托资源禀赋,聚焦休闲度假、医养康养、商务会展等主攻方向,坚持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产业资源。同时,围绕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旅游为龙头,一、二、三产有效衔接、耦合协同的产业体系,不断拓展产业增效空间。(记者 张理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