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报废汽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法律法规对企业废气废水的污染防治要求也越来越高。去年8月,我区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源头减量、厂内循环、绿色低碳为原则打造“无废工厂”样板。半年多过去了,“无废城市”建得如何?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探访。

探路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日前刚刚改造升级完成了废气治理设施,增置了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了废气处理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药剂的自动精准添加。

“泰昌实业”主要从事输电线路铁塔生产,企业原有的污水和废气处理设施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监管要求。去年4月,“泰昌实业”投入2000多万元,依托“环保物联网平台”,完成设施设备升级和管理体系升级。“这次提升改造,彻底改变了原先粗放式管理模式,降低了人工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幅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未来三到五年内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公司常务副总杨国富表示。

作为第三方“环保管家”,杭州引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洪大清向记者展示了后台监测页面,页面上不仅可以看到设备运行、仪表数据、处理效果等情况,还能在设备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发出报警短信。“系统可智能化管理,进行365天24小时的监测,还能通过数据比对控制企业成本,让企业专注生产,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类似的绿色化改造已在我区十多家重点行业企业落地。去年,开发区通过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以上,万元产值碳排放消减20%以上,获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第四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下一步,我区将鼓励并引导环保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无废载体”建设,提升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置利用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技术升级。

“无废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在东湖街道海珀雅苑小区,居民们通过人脸识别、刷二维码、NFC智能卡等多种方式快速开启箱门,投放垃圾。智能回收箱的摄像头可以自动分析分类是否正确,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方便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小区居民纷纷表示:“金属、织物分类正确以后,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能够在小区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这样的模式很赞。”

据了解,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区依托城市大脑建设,与联运环境共同开发了“超级大脑”——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有效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转型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们也会推进区内企业提升固废分类水平,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达到减量、综合利用目的,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破解垃圾、固废分类难题是我区全品类提升固废处置能力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去年,区内2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年处置规模达到5万吨,确保危废处置“无缺口”;建成处置能力40万吨/年的西大门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和3个装修垃圾处置点,建成镇街级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站点6处,有效弥补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与德清建立污泥“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协作解决区内固废处置利用能力问题。

今年,我区将把“无废城市”建设与“绿色亚运”理念相结合,积极推进“无废亚运”建设,通过加强技术储备,积极培育创建“无废亚运细胞”,打造“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同时,广泛开展“无废”宣传,营造良好“无废城市”创建氛围。力争到2023年底,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巩固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水平,达到国内“无废城市”试点城市要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