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父亲
王玉河
(资料图)
我的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但在我的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人。
他是一个钢铁工人。他那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时不时在眼前晃过,他那种勤勤奋好学的习惯,生活仁慈的态度,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显得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那一切的一切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我的父亲是个勤奋好学的人。父亲出生在鲁西南的一个贫困的大家庭里,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大。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因为没钱上学犯愁。问我父亲和二叔,谁愿上学?父亲说,他愿上学。二叔说,他不愿上学。爷爷尊重了孩子的无奈的选择。二叔便留在家中干起农活来,全家开始供父亲上学。父亲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特别刻苦。白天在学校里聚精会神地听讲,回家后在煤油灯下再刻苦学习。庄稼地里的活很少干,爷爷说他的活就是上学。父亲很争气,小学、初中、高中在班里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山东青岛冶金学院。全家人高兴极了,在祖上,父亲是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全庄、全公社的第一个大学生,父亲王兴德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乡亲们奔走相告,父亲是我们家的骄傲。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人。
父亲常给我们讲起,让他最难忘怀的是上大学时,爷爷、奶奶为给他凑够学费,在庄南头河边沙土地里开荒,种上绿豆、花生、大豆等,用它们卖的钱给他交学费,剩下的再带着当口粮。父亲上大学时,仍发扬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省吃俭用,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济南铁厂工作。
工作后的父亲,仍不忘学习,经常读书、看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炼铁方面进行技术革新,为厂节约能源,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退休后的父亲,仍不忘学习,报老年大学学习,充实他的晚年生活。
父亲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人。父亲的工作很累,父亲说,他刚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刚建厂,每天抡着一个大铁锤,砸铁,再炼铁。父亲一米八的身高,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最难熬的是夏天,济南的夏天有时最高气温要40°以上,为了防备1000°的铁水烫伤,要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戴上厚帽子,厚手套,穿上厚皮鞋,别说干活,就是穿上这身衣服,一会浑身就湿了,更何况在面对1000°铁炉,铁水,被烤的疼痛难忍。不一会,身上就像被大雨淋湿一样,汗流浃背。一年又一年,父亲一干就是几十年。
父亲经常三班倒,最辛苦的是后半夜的班。为防止睡过点,母亲常常不睡觉,等一到钟点便把父亲叫醒,然后给父亲煮两个鸡蛋,再吃几口馒头,父亲刚刚吃完,窗下就响起了脚步声,接着便能听到有人喊父亲的名字,父亲急忙收拾好东西,一边穿外衣,一边向门外走去,母亲叮嘱道:“注意安全。”母亲的话语让门切成两截,一截在屋里,一截随着父亲走入了茫茫的夜色中。
父亲每年都会被评为先进,父亲要去开先进表彰大会了,母亲总是把那一套叠得板板整整的蓝色底卡中山服从箱底里找出来,给父亲穿上,父亲刮完了胡子,微笑着,眼角间溢着喜悦,这时的父亲年轻了许多,英俊了许多,也精神了许多。父亲回来了,带来了证书奖章,还有奖品,母亲问父亲会开的咋样,父亲说挺隆重,厂长讲了话,父亲又说:“领导给咱这么高的荣誉,以后咱还得努把力。”
父亲对工作勤奋、实干,成绩突出。他评上了工程师。1982年落实政策,我们全家户口迁到了济南铁厂宿舍。我们全家终于团圆了。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我们高兴极了,我们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更感谢我的父亲。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人。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是一个对子女非常之严肃的人,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虽然一两年才回家一次,但是爸爸对我们四兄妹学习都很关心,经常给我们邮寄学习用品,提前准备好学费,经常写信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对我们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我们在学习各方面都比较自觉,有时我们犯了错误,父亲总是跟我们讲道理,却很少打骂我们。记得我一次,我和同桌因为过线吵起来,我不让他,他不让我,我俩竟打起来。父亲知道后,给我讲道理,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忍让,学会宽容,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亲生活简朴,几十年来,从没在外面下过一次饭店,至多也就是买几根油条充饥,剩下两根还要带回家给我们几个一人分一段,那个时候,我们吃着那一段香喷喷的油条,觉得日子都是香喷喷的。父亲穿着很简朴,一件衣服穿好几年,也舍不得扔到。他对自己是这样,对我们也是这样。记得我上师范时,看到同学穿皮鞋时,我给父亲提出买一双皮鞋,父亲却教育我不要和同学攀比,要把精力用到学习上。过了两周后,父亲将一双新黑色皮鞋送到学校,我见到后激动不已。当我仔细看这双皮鞋时,却发现和我见到的皮鞋不同,原来是父亲将自己的一双黄色工作皮鞋,用黑色鞋油打磨而成。他心平气和对我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父亲是个不求回报的人。我们兄妹几个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自的工作。父亲慢慢也老了。我们该尽一份孝心了。然而父亲却不给我们机会。2004年,父亲脑血管病,医院里打了一周的吊瓶,饭吃得很少,身体很虚弱。母亲想几次给我们打电话,都被父亲制止了。他说:“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不能给他们添麻烦,有你照顾我就行。”一周后,当我看到出院在家的父亲,消瘦,虚弱,才得知父亲住院的事。望着父亲,扶着他的胳膊。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犹太谚语:“父亲帮助儿子时,两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时,两人都哭了。”
父亲从小帮我抚养孩子,因为我和妻子上班离家较远,父亲和母亲帮我喂养孩子,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感冒发烧,及时送医院,很少打电话告诉我们,等我们知道,孩子的病却好了。父亲给了我工作极大的支持,教育我工作要脚踏实地,不断加强学习,对待学生要耐心。我在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凝聚着父亲和母亲的心血啊!
现在每当打电话要回家时,父亲接到电话总是说,什么东西都不要买,家里有。我心里明白,父母亲,都是最伟大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是不需要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爱,作为儿女,我们倾其一生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好好的生活,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回报。
我常说,我是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是因为我童年时代有好的双亲和家庭,我对自己的成长总抱着感恩之心,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基础是来自于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给了我一个乐观、关怀、善良、进取的人生观,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励着我。
现在父亲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已是满头上的白发,身体显得有几分消瘦,额头上刻下几道深深的皱纹,那一双的粗糙的手已磨出了许多老茧。父亲为了我们一个家庭,付出了他的全部力量,花尽了他的全部心血,可如今父亲仍默默在为我们付出……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人。
作者简介:王玉河,山东济南人,济南市青龙街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诗刊》《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出版诗集《我心中的歌》,散文合集《岁月如画》等,编著《成功少年文萃》《青年作家作品精选》等9部,诗集荣获济南文学奖等40多次,入选书籍50余篇,传略收入《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等多部辞书。
壹点号 王玉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