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9月,湖北全省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汇聚最大治理合力,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中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塘咀村党群活动中心里传来熟悉的饭菜香,村里30多位老人陆续来到设在这里的“幸福食堂”吃饭。
(资料图片)
“这食堂办起来可不容易啊!”来吃饭的村老年协会会长姚来贵说。去年春节时,老年协会走家串户时了解到,许多空巢老人都盼望有个食堂。但把诉求提给村委会时,村委会犯了难,靠村集体财力办食堂“办不起”,几次讨论,都是不了了之。今年搭上全省试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春风,建设食堂才重新提上日程。
村集体和村民多次开会商讨,决定由村委会拿出几间房做厨房和餐厅,向民政部门争取10万元,用于硬件改造。一顿饭成本价大约一人十几元,部分老人提出太贵了,村集体又决定每年补贴4万元,老龄协会发动本村在外经商的能人捐资成立“乡贤基金”,每年由基金捐款4万元,这才把用餐价格降了下来。
今年9月,湖北全省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或农村自然湾、城市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起出点子
有事大家议
“让我把家门口的棚子拆了,可是我的收割机、播种机放在哪?”“对呀!不能只讲好看,不讲实用!”看着村里正在建设的农机具集中停放点,襄阳市南漳县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杨传平耳畔仿佛还回响着8月份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最后,村民们一起出点子、想办法,还真解决了农机具乱停乱放这个老大难问题。”杨传平说。
赵家营村是个农民安置小区,搬进整齐漂亮的新楼房之后,村民的拖拉机、插秧机、三轮车等农机具摆在哪儿就成了问题。一些村民在自家门前搭了棚子,村里认为这些私搭乱建影响村容村貌,需要拆除。说拆就拆?没那么容易。8月中旬,村委会将村民们请到议事厅,让大伙一起想办法。
“要不建一个集中停放点吧,这样大家使用、停放都方便。”有村民建议道,大家纷纷说好。
修停放点,钱从哪来呢?一名村民带头说:“要是修停放点,我愿意捐点钱!”大伙纷纷点头。议定之后,村委会便向村民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村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很快,乡贤能人沈朝易捐款1万元,村民丁见才将家里沙堆、水泥捐赠出来;建设场地上,搬砖的、拉土的、和水泥的……村民们自发前来帮忙。一个可以容纳150个车位的农机具集中停放点很快进入收尾阶段。
群众的身边事,得让群众商量着办,否则就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社区、村委会不定期举行的“居民议事会”“屋场会”“院子会”等,成了与群众共商身边事的好抓手,网上微信群、各种小程序等新技术手段,让群众线上会商事务、线上投票表决更加快捷方便。
近年来,城市周边休闲短途游比较火爆。荆州市江陵县玉古村村委会年初召集村民开会,提出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集资,将村里闲置的房屋改建成共享农庄。集资不搞“摊派”,全凭自愿。近50户村民共入股100余万元,村集体以土地、房屋等资产作价入股,农庄很快建起来了。
9月开业后,农庄生意十分火爆。“过去不看好农庄前景的村民态度也变了,隔三岔五来找我,都想早点投资当‘股东’。农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村民支持,厨师由村民共评,菜单由村民海选,食材由村民提供,每个村民都成了农庄的义务宣传员。”玉古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明说。
资源居民共享
社区居民共管
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的多功能运动场里,太极队的老人们拳法自然舒展,轻缓的音乐让人心情沉静。“这里原本是一处老旧失修的网球场,今年社区维修翻新球场前,通过‘邻里议事厅’请居民一起提建议。工作忙来不了现场的就在线上提意见、建议。有人想依旧做网球场,有人想改成篮球场、羽毛球场,舞蹈队、太极队也想用,充分讨论后,大家商定,这里改成多功能运动场,由大家轮流使用。”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说。在运动场大门上,挂着醒目的大牌子,“排班表”一目了然。
“既然大家共享,就要大家共管。我们的规矩是,谁使用,谁负责管理,包括按时开门关门,避免噪声扰民,走时清理垃圾等。”周林说。
“社区大事小事,都请居民参与,所以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社区居民钟立为说。钟立为爱打乒乓球,是社区露天乒乓球台的常客。空旷的场地上,乒乓球落地往往一蹦老远,捡球不方便。他和一些热心居民便自发捐款建了一些铁丝挡板。他发现挡板后杂草丛生十分可惜,又和居民一起把它建成一片小花坛。现在,花坛里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几个废旧轮胎被小朋友们的巧手绘制得鲜艳有趣,成了一处漂亮的小景观。
在许多试点“共同缔造”的小区和乡村,花草认养、设施共管正成为新风尚。舞蹈队、太极队、老龄协会等民间组织也化身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绿色通道,许多热心群众都成了社区、村湾的管理者和志愿者。
邻里互帮互助
关系更加和睦
在宜昌枝江市问安镇一家灯具厂里,袁码头、同心桥两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代表一起采购路灯。袁码头、同心桥村分别位于袁码头老街的东西两侧,曾经,街坊邻居间磕碰不断。比如,环境卫生检查时,有村民把垃圾扫到街对面逃避批评;街道要拆除私搭乱建的遮阳棚,袁码头村的村民却指着对面问:“凭啥我们先拆?”
自从袁码头老街周边发展起乡村旅游,两村再也不能各干各的了。
2018年,同心桥村、袁码头村联合组建了同心缘乡村振兴党总支。最近,同心缘党总支组织两村村民一起召开湾组会,让大伙一起解心结、想办法。
“街两边应该规划风格统一的遮雨廊道,既美观又实用。”
“整条街上都没路灯,游客怎么敢来?应该统一安装路灯。”
大家敞开讨论,终于议出了改造方案、出资比例。“资金上,我们居民筹一点、村里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共同让老街美起来,好日子最终还是大家共享的嘛。”老党员赵心财一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共同缔造”让邻里互助成为常态,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街道杨林堤路社区是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墙体破损、楼顶漏水、私搭乱建、停车位紧张等问题十分突出,邻里之间、楼上楼下也经常为此闹矛盾。
近几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的推进,这个老小区的许多“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修哪里改哪里,都让居民民主议事后再决定,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因为缺乏物业服务,有的居民便主动担任楼栋管家,负责打扫楼道卫生,为邻居服务。74岁的居民赵书珍当上楼栋管家之后,了解到有位60多岁的独居老人,中风后几乎瘫痪在床,无人照料。她便每天自发给这位邻居送饭。“反正自己也要做饭的,多加把米、加点菜的事儿!”赵书珍说。“现在,我们社区这种邻里互帮互助的暖心事特别多,社区居民就像一家人!”社区党委书记陈红艳说。
目前,湖北全省已确定“共同缔造”试点1037个,各地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村湾夜话”、“七点半议事厅”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出资、出力、出点子,汇聚最大治理合力。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逐渐成形。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