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古称晋阳西山,属吕梁山系。清代之前,俗称西山九峪,归太原县管辖。太原西山,由连绵起伏的九峪群山组成,九峪自北向南为西峪、冶峪、开化峪、风峪、明仙峪、马房峪、柳子峪、黄芦峪、南峪。历代对西山九峪,称谓不尽相同。也有九院峪为九峪之一,而无黄芦峪之说。名山主要有庙前山、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悬瓮山、蚕石山、苇谷山、卧虎山等。
▲西山美景 贾鹏 摄
(资料图片)
古晋阳城雄踞西山之下,东临滔滔汾河,被称作“四塞之地”。西晋卢谌在《理刘司空表》中称:“咸以为并州之地四塞为固,东阻井陉,西限蓝谷,前有太行之岭,后有句注之关,且可闭关守险,蓄资养徒。”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太原时,赞美太原为“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山川险固,曾为都会之地、军镇之所,多个朝代掌控晋阳者,在太原西山建寺立庙,大力营造,使得这座“郁郁苍苍三十里”的自然景观名山,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蒙山大佛
▲蒙山开化寺连理塔
▲悬瓮寺遗址内发现的石窟
▲龙山童子寺燃灯塔
▲天龙山圣寿寺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太原西山,山山建寺院,岭岭凿石窟,现存文物遍地,其代表性的有:上古时期,风峪沟为华胥部落风姓之伏羲、女娲领地,《战国楚帛书·乙篇》中记载,“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也。又《路史·太昊纪》云:“风峪部落首领华胥氏沿汾河南迁”。在风峪沟程家峪村、小口子沟崖壁上,还有文明初始年代,古人对生殖文化崇拜的石刻图案。并且,风峪沟至今流传着周人祖先,在此生活后迁徙陕甘的传说。西山上,北齐所建蒙山开化寺、晋阳西山大佛(今称蒙山大佛)、甘泉寺、龙山童子寺、悬瓮寺、天龙山圣寿寺、苇谷山仙岩寺、佛头岭石窟寺、马房山上生寺等。唐代所建有太山龙泉寺、龙山石门寺、白云寺、福惠寺、闲居寺、姑姑洞石窟、瓦窑村石窟、石庄头石窟等遗址。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人文历史的帷幕。龙山道教石窟,始凿于唐代,形成规模于元代。
太原西山是座文化山,西山九峪之中,风峪应是文化名峪。风峪全长30余里,既有通往晋西北和陕甘的一条千年古驿道,又有许多人文景观、文化瑰宝。风峪西部古称庙前山,也称妙尖山、婴山,海拔1865米,为太原西部最高峰。《隋图经》称婴山为“并州之主”山。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山上有小大王庙,“所祀即程婴之子,屠岸贾所杀之伪孤也”。古时,山西民间有祀赵氏孤儿赵武之俗,此地人称“五龙缠”,即“五峰聚秀”景致之地。
▲太山龙泉寺
▲龙泉寺唐代佛塔地宫中发掘出的唐代“五重棺椁”
风峪东部,直对晋阳城。风峪东口北山上,有蒙山寨北汉末代皇帝行宫遗址、隋文帝杨坚为其父杨忠所立的纪功碑等。太山上,有唐代古刹龙泉寺。2008年5月8日,龙泉寺发现唐代佛塔地宫,发掘出土了石椁、木椁、鎏金铜棺、银棺、金棺五重棺椁,最里一层金棺中供奉着20余颗佛祖舍利。太山脚下有五代勇将李存孝墓,还有民间传说的镇宅之神、五代勇士“太山石敢当”。
▲《华严石经》
风峪、店头古堡,最早为晋阳城西部隘堡,店头村有寺庙“紫竹林”,有武则天时刻制的《华严石经》,有黄冶龙王庙,还有一处摩崖石刻“西山石篆”。据《永乐大典》卷五二零二记载:“魏《土地记》云: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尺,四旁有古字,人莫之识。”但到了清代,有了释文,清道光《太原县志·古迹》:西山石篆,风谷山岩石上字云:“立一箭,卧一箭,金锅耳子露一半。沟之南,道之北,一辆金车露枝辐。”不知所谓,文漫漶,字不可辨。是政治隐语,抑或是藏宝指示?一千数百年过去了,成为至今难解的千古之谜。
太原东山、西山,山山相连;唯有西山文物古迹最多,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也多,太原西山真正是太原的文化名山、历史名山。
来源:锦绣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