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辛庄乡苏家嘴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非转基因杂交玉米种植规模,依托传统工艺,古法生产有机纯天然玉米面,成功注册“张志晶鑫水煮玉米面”品牌,并不断提升品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路。

该村地处辛庄乡西北部是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全村68户、219人,常住人口27人,属深山分散居住型山村,村域面积17000余亩,耕地面积410.7亩,主要以种植粮食玉米为主。因所处四面高山峻岭,气候适宜,故其种植的非转基因杂交玉米,历经150天以上自然生长期品质优良,是生产“张志晶鑫水煮玉米面”的原料。玉米经过收割、风干、贮截、脱粒、去杂后入库,随后通过水煮、晾晒、磨粉、晾干等数道工序,纯手工制成色泽鲜亮、口感细腻,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水煮玉米面,是天然绿色无公害特色美食。

“俺们村劳动力不足、土地利用率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找到一条符合村实际的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志军说。他们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等,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最终明确了以发展水煮玉米面为抓手,对20余亩撂荒地进行复垦用于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并创办井陉县抗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玉米面进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是关键。苏家嘴村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群众对农产品开发、规模种植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乡党委书记孙瑞红说。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关键。面对玉米面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易同质化风险,他们坚持弘扬古法、沿用传统工艺,聘请村内有经验的老人作为“土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依然采用传统手工艺,靠石磨盘磨玉米面,纯手工打造特色“水煮玉米面”,每斤10元,目前市场销售良好。同时,为提高玉米面研磨效率,村两委建设180平方米车间,购置全自动化磨盘机及封口机、装袋机等配套设施,年可加工水煮玉米面10000斤,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现在村里年产有机纯天然玉米20000斤,可生产玉米面成品2000件左右,每件108元,下步我们将继续走特色农产品加工路径,以水煮玉米面为抓手,积极拓展产业加工链,不断丰富产品种类,计划开展玉米面条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张志军说。

作者 | 王丽英  贾艳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