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资料图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4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产后不及时接受修复治疗,就会影响身材、健康,甚至影响下次怀孕!”近来,在网络及部分月子会所、养生会所,这种观念很是流行。
该观念提出,女性怀孕时,腹部承受压力,会对骨盆、盆底肌、腹直肌等组织器官产生影响,必须及时做综合修复,才能帮助身体恢复状态,有利于下次生育。甚至有人搭配出产后修复“必做三大项目”,在月子会所销售康复套餐。
“当心!新理念中或许存在‘美丽陷阱’!”对此,武汉妇产科专家表示:女性保健意识提升,是好事,但要当心,别落入康复误区。
上完“康复课”,腹直肌还是有“宽缝”
32岁的方女士于6月顺产下女儿,出院后住进月子会所。在会所里,工作人员告诉她,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长大,女性身体会受到影响,骨盆、肌肉都会被撑开,产后需要及时做康复,趁着坐月子的“黄金时间”修复身体。
工作人员还向她推荐了产后修复“必做三大项目”:盆底肌、腹直肌修复和骨盆康复。随后,方女士购买了综合疗程,一边坐月子,一边做康复。
8月9日,方女士到医院做产后检查。按照医生要求,她保持斜躺姿势,呼吸后憋气几秒,用手指触摸肚脐下方位置,结果发现腹壁中间有条较宽的缝,可以轻松放入两根手指。医生测量后判断,方女士存在宽度约4厘米的腹直肌分离。此外,她还存在盆底肌松弛的情形。
“费了那么大的劲上康复课,又按摩又做理疗,怎么会没有效果?”方女士非常意外。
其实,月子里不适合这样“康复”
对此,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曾友玲表示,方女士遇到了产后康复的“美丽陷阱”:产后过早开始做康复,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令情况变严重。
曾友玲介绍,以腹直肌为例,它是位于腹部中线两侧的一组肌肉,原本就是分开的,只是相互间距离不大。女性怀孕后,子宫逐渐增大,为适应这种变化,身体的肌肉组织会变得松弛,左右腹直肌被进一步“撑开”。不过,生产后的4至8周,大部分新妈妈的腹直肌会自动恢复正常状态。
少部分新妈妈没能自动恢复,如果左右腹直肌距离超过2厘米以上,就属于“腹直肌分离”的情况,要考虑接受康复治疗。腹直肌分离不仅令腹壁膨隆、影响身材外观,还会影响脊柱稳定性,令人经常腰酸背疼,甚至增加盆底受压,影响盆底功能。
“对于有适应症的产后妇女来说,及时接受腹直肌修复、盆底肌修复和骨盆矫正,的确能让身体尽快恢复,不仅避免当下对健康的影响,还能帮助减少到老年期后的脏器脱垂、盆底肌功能失调等情况。”曾友玲说,但在产后42天的“月子”里,产妇身体尚属于恢复期,过早做这类产后康复,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还可能因为按摩时力道过大,加重对身体的损伤。
小学生的妈妈也来咨询产后康复
“近几年,孕产妇对产后康复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还有不少中年女性。”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治疗师陈芳说。
作为专职的康复治疗师,陈芳每天都会接触不少做产后康复的女性。上周,她刚接待了41岁的周女士。
周女士生育了两个孩子,小女儿已经上小学,身材却一直没能恢复,肚子尤其突出,总被同事开玩笑“是不是怀了三胎”。听说“腹直肌分离”的概念后,周女士抽空到医院咨询。检查显示,她的腹直肌分离接近5厘米,还有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陈芳告诉周女士,产后3至6月属于黄金恢复期,做产后康复效果比较明显。但即使是生产已过去七八年的女性,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尽早做产后康复可以减轻症状、减少老年期的并发症。
建议:平时多锻炼核心肌群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等市属医院的妇产科了解到,近年来,产后康复的项目很受女性欢迎,不少准妈妈在孕中期就开始咨询康复事项,医院干脆将产后康复方面的科普讲座,纳入了“孕妈课堂”的学习计划中。
“产后康复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概念,这说明大众的保健意识增强了,能主动了解生产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注重产后康复;但在另一方面,目前大家对于产后康复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急需得到正确的科普。”曾友玲说。她提醒女性,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等情况,可以从怀孕前就开始预防。
曾友玲介绍,身体核心肌群包括腹横肌、下背肌、骨盆底肌群等肌肉群,它们前后环绕腹部,负责保护脊椎稳定。在怀孕前,女性可有意识地锻炼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到了孕期,锻炼有素的核心肌群可为腹部提供更好的承托力,产后也能恢复得更快。
对于新妈妈来说,还需注意:产后不宜立即恢复器械训练和蹦跳类锻炼项目,也不要让宝宝长时间趴在胸腹部玩耍,以防增加腹压。心急想快点康复的新妈妈,可以在“月子”里坚持做凯格尔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收缩臀部肌肉、保持盆底肌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10秒,连续10次为一组运动,每天3至5组。
“肥胖、长期久坐的人,盆底肌也容易受影响,平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核心肌群,能改善相关症状。”曾友玲补充。
产后康复已成为妇产科的常规项目。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摄
【编辑:费吟梅】